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2012-09-10) 綠色經濟學 第01講
by 李振忠 2012-09-10 23:35:31, 回應(0), 人氣(1329)
本書教材簡介
《綠色經濟學──理論、政策與實務》 (Green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近代經濟思想始於英國,最早的反思也來自英國。作者茉莉‧嘉圖(Molly Cato)任教於英國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 (UWIC),同時也擔任英國綠黨的經濟發言人,因此對於綠色經濟的理論、政策與實務,都相當的熟悉。因應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劇烈變遷,這幾年綠色經濟的相關出版品不少,從思想背景、沿革,到各種政策與實務等,完整呈現。
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綠色經濟的主要理論;第二部分談未來發展理念,包括綠色經濟學對於工作、貨幣與企業的看法;第三部分討論政策面,包括全球化與貿易、土地、租稅,以及福利等總體議題。
現代經濟~不管是要~市場放任還是管制、甚至是政府擴大舉債、提振內需~這些方法的背後都存在三個古人~亞當史密斯、馬克斯與凱因斯!
簡論亞當史密斯、馬克斯與凱因斯之經濟理論
簡而言之亞當史密斯與馬克斯之學說南轅北轍,一個主張「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的經濟理論,另一個主張「中央計劃」由政府擁有所有的生產工具、就是所謂中央集權控制的經濟理論。其兩人之經濟理念概括的說就是「市場」對「社會」或以「個人」對「集體」來將他們截然二分。
亞當史密斯是「自由市場」的守護神,提倡並擁護資本主義。在其所著「國富論」中,是以私利和公益相調合的說法來詮釋自由市場的經濟體系。追求「私利」的「個人」,不自覺的經由一隻「看不見之手」的引導,來達成所追求的目標。
史密斯被歸屬為古典經濟學派,而古典經濟學派其理論之原始建構認為資本和勞動均被充份利用而毫無閒置,而資本和勞動完全運作的狀態就是完全就業,因此,古典經濟學派的理論之發展是以完全就業為其前題。所謂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係將人的命運委交由供需價格的觀念。由於價格的作用,經濟才能運轉,而利己心正是支配追求價格的企業和個人之物。
史密斯認為國民財富的大小決於人們所享受的生活品和奢侈品的多寡,而這些全屬勞動的生產物,因此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才是擴大國家財富之道,再而,資本的累積是提高勞動生產力之所賴;資本的累積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人們節約使用其財富而予以累積,在將之轉化成生產設備,藉以雇用勞工,從而謀求生產力的擴大,於是經濟便隨著發展。所以史密斯的經濟觀是強調「節約即美德」,就因史密斯當時所處的時代,資本家仍屬小規模生產者,因此他認為藉節約以累積資本,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泉。此外,史密斯也堅信市場機能可以達成分配所得的任務,個人的所得由其對產出的貢獻來決定。政府機關在資本社會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史密斯認為其工作是提供一種法律架構,來維持市場的秩序,並提供公共服務如國防、教育、公路修建等。而政府組織是愈小愈好,管的愈少愈好。
對於史密斯的市場機能論,馬克斯是持反對態度,馬克斯認為史密斯的理論只是表達了資本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市場機能是資本家剝削勞工的工具,因其使勞工所支領的工資實際上低於其勞動價值。要徹底避免剝削行為,並且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唯有建立另一套社會有機體制,成立一個一般性的勞動社會組織,亦即將整個社會轉變成一個巨大的工廠才可以做到。馬克斯認為只有經由中央計劃經濟,由政府擁有所有的生產工具,才能滿足消費者和供給者的需求。進而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秩序(或無政府)的生產狀態」或可稱為是「無謂浪費」。
凱因斯的經濟理論為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不景氣時的產物,故被戲稱為「不景氣經濟學」,正因史密斯的古典放任型「資本主義」無法在遭遇重大經濟困難時化險為夷,資本主義社會又不願被殘暴的共產經濟所統治,因之在力求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之餘,務必另行追求修正其缺點的有效理論,而凱因斯經濟理論,便是其典型表徵。
簡言之:凱因斯的中心思想就在「總合需求」上,與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家不同的是,他相信經濟體系之所以產生失衡、之所以會有長久的失業現象原因出在需求的不足。治療的藥方就是經由政府政策與干預,來創造需求。在凱因斯心中,經濟體系天生就是不安定的,因而   需要人為的管理,政府決策者可用財政工具來得到總合需求數量的適度增減,而使經濟回復均衡,至於個人的支出、投資、儲蓄等等行為,則將跟隨計劃制定者所安排的路走。
凱因斯是由經濟體系的上層下手,相信「總合需求」這部精密調節(fine tuning)的儀器。
此種理論的根本特色是:就是將打開景氣的良策求之於「貨幣需求的增加」,從「消費即美德」取代史密斯「節約即美德」的經濟理念。由此可知,凱因斯理論的基本構思是『消費實係資本主義順暢發展的支撐。降低消費的節約和節儉,固然是個人致富的最佳途徑,但如果所有人都厲行節約,便可成為整體社會災厄的燎原之火』。
凱因斯經濟學的性格
凱因斯理論視消費的高低為掌握資本主義命運的關鍵,並認為人們不從事消費而一味節約乃資本主義的弊病。而其與古典經濟學派觀點是全然相對的。且依據凱因斯的看法,經濟無法經常保障充分就業,反而未充分就業才是經濟的常態。由之,應進行何種水準的經濟活動,或者決定就業量等問題,是無答案可尋的。凱因斯理論所題到的需求、消費、儲蓄等概念,並非指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即凱因斯是以『總體經濟』觀點來看經濟變化,並不以『個體經濟』為著眼點。
對此我們可將凱因斯的政策和理論,細分成兩個層面:
1、就是所得再分配以提高消費能力。
2、為促進投資社會化的社會主義傾向。
凱因斯的完全就業政策
凱因斯理論明白的指出,不景氣的原因導源於有效需求量的不足(過少消費)。故凱因斯認為克服不景氣的政策或完全就業政策是由下列3種方法組合而成的:
1、利用租稅政策等手段,改變國民財富的分配結構,進而藉以提高消費傾向。
2、降低銀行利率,提高企業家的投資意願,促進投資活動。凱因斯甚至主張如果完全控制投資,只有實施全面產業國有化一途。
3、利用政府財政的公共支出,以填補有效需求的不足,亦即當資本的邊際效用過低時,以及民間投資意願低落時,則政府便可運用財政資金進行投資。
結論
1、凱因斯學說主要以創造「有效需求」來增加產量與就業。他認為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滿足新增的需要,物價水準不會因此而上升。要創造「有效需求」,政府支出-必要時赤字預算-扮演重要角色。
2、凱因斯認為支出刺激需要,儲蓄則否。
3、減稅在凱因斯模式中,係透過個人所得的增加,促使需要增加,刺激生產。
基本上凱因斯學說是利用政府公共政策的權力來達到經濟繁容的境界,唯政府機關其本身在決策過程難免有瑕玼,並不免受利益團體之左右,容易造成決策品質低落。且政府機關主導之投資活動其行政效率較私人公司低落,資源應用浪費,並不利於快速變遷的現代多元化經濟社會。政府本身之投資活動如稅收不足,必以公債發行來支應,如果政策錯誤造成浪費,則使政府財政易陷入長期赤字預算的惡性循環,國家財政無法建全,必造成經濟衰退、陷入長期不景氣的循環。如現代之英、美等歐美國家即造成國民消費習慣之浪費,而美國雷根總統主張的「供給面經濟學」為凱因斯學說之另一面,雷根主政八年所帶給美國嚴重之『預算赤字』、『貿易赤字』至今仍讓美國在不景氣泥沼中,這就是政策誤導的結果。
凱因斯學說它需要修正。它需要注意供給面,要注意長期效果,並特別注意赤字預算所帶來之惡果。
 
節錄高知識分子願意分享之文章....給各位同學參考....加深學習本科程之時代背景及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