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2012-02-17) 知識與創新管理第03講
by 李振忠 2012-02-17 07:37:48, 回應(1), 人氣(2656)
現代管理學之父.當代不朽的思想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彼得‧杜拉克的一生
1909 11月19日,杜拉克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高等教育家庭。父親是經濟學者,也是律師,母親則主攻醫學。
1927 離開奧地利前往德國漢堡大學攻讀法律。
1929 加入德國法蘭克福當地最大的報社,成為財經記者,初試啼聲的第一個報導是有關於股票市場的崩盤。
1932 出版一本有關時事政治的小冊子,觸怒德國納粹政府。小冊子被禁且焚燒銷毀。
1937 與桃樂絲‧史密斯小姐結婚,離開德國前往美國,擔任一份英國報紙記者。
1939 出版第一本書《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該書成為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最愛的一本書,甚至將其列為英國預官學校畢業生必讀教材。
1945 以通用汽車公司為案例,出版《企業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一書,該書首次介紹了「分權」這個重要概念。
1945 任教於紐約大學,開啟了他長達55年的管理學教授生涯。
1954 出版《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書。
1966 出版《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書。該書分享了管理者該如何專注於工作,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
1971 離開紐約大學,前往加州的克萊蒙研究所任教。其後克萊蒙將管理學院改以杜拉克為名,向他致敬。
1975 開始擔任華爾街日報每月專欄作家,並延續了20年之久。
1981 極富洞察力的觀察與提問,影響奇異總裁傑克‧威爾許,奠定了非一即二的經營策略。
1984 提出著名且富爭議性的論點:企業CEO不應該支領超過最低薪資員工20倍以上的薪資。
2002 獲美國總統布希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2005 11月11日,以95歲高齡逝世於家中。至今已出版38本著作,譯成37國語言在全球發行。
生於1909年的奧地利維也納的大師,著作多達四、五十本,發行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是當代最重要的管理學思想家,也是一位學識淵博、幾經時代遞嬗的社會觀察家,他精確觀察時代的演變,得到的經驗法則,足以讓不論身處在任何時代的讀者,透過他的著作一竅管理的奧妙。
管理學的發展歷史不像文學、藝術來的悠久,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之後,人們才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1954年所出版的《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發明「management」 這個名詞,從此改變了這個世界,奠定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管理,杜拉克因此被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出「分權」、「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利潤中心」等重要的管理概念, 其中與工作人最相關的是他早從1959年開始關注的「知識工作者」概念。 《Cheers》雜誌整理出彼得‧杜拉克對於知識工作者的觀察與思想, 對照於現今社會的演變,許多提醒仍如暮鼓晨鐘。
11月11日,95歲的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逝世於美國。65年來出版了38本著作,一連串精闢的管理創見是他最重要的貢獻,但讓他顯得格外傳奇的是一種「游於藝」的特質。他悠游於不同的角色扮演,包含記者、教授、歷史學家、經濟評論家,以及一個善於說故事的小說家。在95年的人生當中,他也教授過宗教、哲學、政治科學和亞洲藝術。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用「文藝復興之士」(Renaissance Man)形容彼得‧杜拉克,與身為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的達文西齊名。
即使是在商界,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也與眾不同。他曾為許多知名總裁、執行者指點迷津,包含通用汽車(GM)的艾佛瑞‧史隆(Alfred P. Sloan)與英代爾(Intel)的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S. Grove)。奇異(GE)前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
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說: 彼得‧杜拉克是現代管理學的創造者、發明者。「在1950年代初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管理日益複雜、逐漸失控的組織,他給了我們一份管理指南。亦.....彼得‧杜拉克一生的傳奇,就是管理學的發展史。
他教導一代又一代的管理者,要專注於機會而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聘用好人才;從顧客的角度思考;了解你的競爭優勢,並持續精進。時至今日,這些讓人覺得理所當然的管理哲學,都來自他長達65年所累積的觀察與思考。
他從不給答案,只問問題。美國華爾街知名投資公司帝傑(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共同創辦人魯夫金(Donaldson Lufkin)回憶起,1960年代第一次和彼得‧杜拉克會面時,「我問他是否該銷售某一種新產品,或是該執行某一種新策略,他一概回答『我不知道』,」沉不住氣的魯夫金最後問了一句:「那我雇用你來做什麼?」
彼得‧杜拉克不疾不徐地回答:「我不會給你任何答案,但我會讓你知道你該問什麼問題。」彼得‧杜拉克始終認為,問問題是他的工作,為問題找答案則是管理者的責任。針對企業遭遇的問題,他從不給CEO們一個明確精準的解答,而是透過提問的過程,揭露那些隱而不見、阻礙企業績效的議題。彼得‧杜拉克對於知識工作者的觀察與思想,對照現今社會的演變,他早在30年前就預見了今天的趨勢。
知識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
過去,彼得‧杜拉克在勞力密集、泰勒式管理的背景下提出知識工作者這個劃時代的概念,對於21世紀的年輕工作者來說,這個概念看似稀鬆平常,因為我們生在知識社會,自詡為知識工作者。只是當時杜拉克對於知識工作者的諸多提醒,現在看來仍如暮鼓晨鐘。
不斷學習,是知識工作者的本分。知識工作者必須不斷為工作累積知識,而知識組織也必須是個教學相長的組織。如今,各個領域的知識變化太快,除非知識工作者在工作上不斷學習,否則很快就會落伍。這個現象並非只發生在工程師、化學家、生物學家、會計師等高知識領域;心臟科護士、電腦維修員等領域也是如此。
在知識組織的運作中,工作者也必須了解同僚正在進行的工作,或嘗試做些不同工作。組織中每個人各有不同專長,每個人也需要承擔教育同事的工作。
因此,彼得‧杜拉克建議知識工作者,不妨坐下來思考,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我需要學習什麼,才能讓知識符合工作所需?
2.關於我的知識領域,以及這些知識能夠對組織和同事的工作有何助益?他們必須知道、了解些什麼?
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知識工作者因應社會變動的辦法。
知識工作者很可能比雇用他們的組織長壽。知識工作者的平均工作年限或許是50年,一家成功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0年。因此知識工作者一生至少必須換一次工作。這意味著,多數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將自己放在能做出最大貢獻的地方,也必須學會發展自我。我們必須知道何時要換工作、如何換工作,以及工作的方法與時機。
自我管理的關鍵在於了解我是誰?我有哪些優點?我要如何獲致成效?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最後,成功管理自我的關鍵就是反饋分析:記錄你所做的每項關鍵行動或決策的預期成效,9個月或1年後,比較預期的成效與實際的結果。
彼得‧杜拉克還是不忘提醒,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熱愛工作並不是指一定得喜歡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每個人每天都得做不少例行工作,就像每位偉大的鋼琴家天天都得練琴3小時,但沒人會說他們喜歡天天練琴。天天練琴3小時或許不是件有趣的事,重要的是,40年後你會感受到琴藝的進步,所以你今日樂在其中。
杜拉克曾引用一位鋼琴家的說法:「我會一直練到指尖有生命。」同樣的,每一個樂在工作的知識工作者也應該如此。
在彼得‧杜拉克成名早期,據說都是以一張事先印製好的卡片來拒絕所有擾人的邀請,卡片中寫明了他不接受邀稿或寫序、不寫書評、不出席研討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採訪、不加入任何企業的董事會。如此堅持的管理大師,卻絲毫不吝於花2個小時與沒沒無聞的年輕人分享智慧。
以《從A到A+》、《基業長青》等暢銷管理書籍聞名於世的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就是當年那位沒沒無聞的年輕人。
「要問你能貢獻什麼,而非你能成就什麼。(Ask not what you can achieve but what you can contribute.)」是柯林斯回憶起當年那場與杜拉克的會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訓示之一。柯林斯也記得,當他問起杜拉克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一本著作時,杜拉克不加思索地回答「下一本。」是的,儘管當時杜拉克已高齡86歲,出版了26本書,在接下來的10年間,他又推出9本著作。
對柯林斯來說,彼得‧杜拉克最重要的哲學不在他的任何一本書裡,而是他的生活態度。他總是以誠摯的笑容,熱情回應學生,並且依然視自己為學習者,充分地享受與學生的對談與收穫。
在台灣,也有一群人有幸在課堂上親臨大師風采,他們是畢業於杜拉克管理研究所(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學生。台北101金融大樓董事長陳敏薰、德鑫科技總經理尹集雄、台灣工銀證券投資銀行處資深副總經理溫珍瀚等都是該校的知名校友。
曾擔任理隆纖維投資部經理、杜拉克管理研究所校友陳福臨,回憶起當時上課情景,最令人敬佩的就是高齡80幾歲的杜拉克堅持站著授課整整3小時,只因為擔心在圓弧形的教室中有學生看不見他。整個學期只需交一份報告的課堂要求,如果學生願意反覆修改,杜拉克也會不厭其煩地一次次詳細閱讀後給予建議。這些細節,在在體現了杜拉克認真的生活態度,也說明了他在管理學界影響深遠的原因。
資料來源: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65/065148.asp
個人註記
1.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2.「我不會給你任何答案,但我會讓你知道你該問什麼問題。」....要有自省的能力.....   凡事沒有絕對.....總會有一些意外......但在有限的範圍下思考及無線的可下力行....試圖找出自己的經驗法則.....並試著與他人分享交流......再提升自己的知識 ......與無與比擬的智慧結晶
3.知識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
4.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知識工作者因應社會變動的辦法。
5.「要問你能貢獻什麼,而非你能成就什麼。(Ask not what you can achieve but what you can contribute.)」
回應(1)
Pleasing to find somoene who can think like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