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Fintech顛覆傳統金融業
by 吳俊逸 2017-06-01 17:17:01, 回應(0), 人氣(1601)
一、概論

 FinTech一詞(或寫成Fintech)是這兩年來在金融相關產業(包括金融業與科技業)最常被談論的名詞。FinTech這個字是Financial Technology兩字的縮寫,中文直譯是「金融科技」,也因此常常被望文生義,以為就是「金融+科技」,甚至有些名嘴型的演講者,在研討會或論壇侃侃而談,勉勵金融業要在現有的FinTech 1.0基礎上精益求精,邁向FinTech 2.0 甚至3.0。事實上,Fintech是科技業使用破壞性(或稱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提供金融服務,要搶食傳統金融業的大餅,亦即大家耳熟能詳的「矽谷(科技業)要吃掉華爾街(金融業)的午餐」。

 何以有Fintech呢?事實上Fintech只處理兩個點:解決傳統業者的「痛點」與提供本身的「便利點」。傳統金融業是高度管制的行業,而且歷史悠久,在「管制」和「傳統」的背景下,傳統金融業有一些規則和作業程序原本可以簡化卻長期被沿用,收費也偏高,遂給虎視眈眈想乘虛而入的科技業者有機可乘,後者就是所謂的「金融科技業者」(fintechs)。

 基本上,fintechs使下列技術顛覆傳統金融業: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行動商務(Mobile Commerce)、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區塊鏈(Blockchain)、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金融業分為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三大行業,以下我們對Fintech顛覆傳統金融業分別由三個行業依序探討。 

二、Fintech顛覆傳統銀行業

 (一)Fintech顛覆銀行的借貸

 「借貸」原是傳統銀行業的主要業務。民眾拿到鈔票,放在家中不安全,存到銀行既安全又有利息收入;銀行付給存款人很低的利息,可以用較高利率轉借給資金需求者,賺取利差。存款人和銀行各得其所,像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有一群人(fintechs)發現,王子和公主被媒人(銀行)剝削了,媒人所拿的紅包大到不合理;因此科技業者架設網路平台,告訴準王子們和準公主們把各自的徵婚(借貸)條件及各自的家世背景(財務、信用資料)放在平台上,互相看順眼就成婚,而新媒人只拿平台服務的小紅包。銀行部分貸款業務就被fintechs蠶食了。

 在歐美及大陸,經營網路借貸平台(P2P Lending)的合法性已被確認,且已經順利運作,規模也不小。惟部分業者曾經傳出脫法情事,美國最大的業者Lending Club,今年年初傳出被美國司法部調查;而大陸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三千多個平台中,有1,289個平台出問題,影響金額達人民幣154.3億元。在台灣,因金管會對此業務有疑慮,目前業者是依據民法的借貸法令經營,因此業務規模有限。

 (二)Fintech顛覆銀行的支付

 銀行業者的價值鏈被fintechs多方侵蝕中,在「支付」方面也是如此。以前大家支付費用都使用現金,當時領現金、存現金都需要到銀行,銀行櫃檯擠滿民眾,老一輩的讀者可能還記得有「跑檯子」的不肖份子乘亂取走櫃台現鈔。而且,銀行營業時間一過,現金來源就沒了,家中只好放一些現金應急,宵小闖空門一旦成功,必有現金打賞。從而,銀行設置提款機被譽為一大德政,家中現金存量可以大幅降低,也因此有些不知FinTech真義者,稱銀行設置提款機為FinTech 1.0,其來有自。

 Fintechs侵蝕銀行支付,源於現金支付的不便與不安全,現金支付有找零、偽鈔的麻煩與被搶或被偷的顧慮。在巴西等國家因治安不好,持有現金容易被偷被搶;大陸幅員廣大,偽鈔有魚目混珠機會;科技業者提供更安全便利的解決方式,解決痛點且提供便利點,最受歡迎的是手機行動支付與各式的電子支付。

 韓國央行自2017年4月20日起試辦便利商店售貨不找硬幣,零錢直接存入交通卡,未來除了普及到各種場景,也預備將找零金額直接匯入到民眾的存款帳戶;終極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無現金社會的目標。丹麥更早就立法規定,自2016年開始,除了醫院、郵局和加油站,不再使用現金收付。

 在中國大陸的賣場、超商甚至小店,看到有華人使用現金,就知道此君若非海外華僑,就是來自港、澳、台的民眾,因為大陸內地民眾大都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甚至連乞丐都用掃碼收款。大陸乞丐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包括收取現金可能會被「同儕」搶走或偷走、收取現金也可能收到偽鈔偽幣等。

 在台灣行動支付的「行動」十分遲緩,有些原因實在是非戰之罪。台灣治安良好,攜帶鉅款不怕搶;偽鈔少,閉著眼睛收鈔票;提款機多,領取現金沒煩惱;超商取貨便利,線上線下無縫連結;亦即在台灣使用現金除了找零不便,沒有甚麼痛點。行動支付業者反倒因跨界配合不佳,無法展現其便利點。原本QR-Code掃碼支付很便利,也不限手機,卻因電信業者「假數位」(科技部長陳良基批電信業者用語)聯網慢,甚至無法聯網;至於感應支付,國產手機廠也不配合,某大廠去年新系列手機5款中只有一款支援NFC電子錢包功能;此外,各店家的POS機五花八門,甚至「老、中、青」各代都有,有的要感應兩、三次才會成功。

 (三)Fintech顛覆銀行的結構與態樣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技術的進步,使行動銀行(mobile banking)成為可能,銀行客戶使用個人電腦、筆電、平板、手機連上網路之後,除了拿不到現金以外(如果已經是無現金社會,誰還在乎拿不到現金),可以直接辦理各項銀行業務,不受時間及地點的限制。誠如Bank 3.0的作者Brett King所說「銀行不再是一個你所去的地方,而是你所做的事。(Banking is no longer where you go, but what you do.)」

 Fintech雲端運算技術使用平台取代銀行的實體據點,將使銀行大量裁撤實體分行的據點,也減少前台櫃台人員的雇用。區塊鏈技術讓交易就像收發電子郵件一般,又快速又便宜,而且「交易即結算」(transaction is settlement),未來可能不再需要財金公司這類跨行交易處理中心的服務,更因區塊鏈「不可竄改」、「可追蹤」的特性,銀行本身中、後台人力需求也將大幅減少。

 (四)Fintech使純網路銀行成為可能

 綜合這些Fintech技術,科技業也可以設置完全沒有實體分行的純網路銀行,例如大陸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韓國的K Bank等。台灣的王道銀行,由台灣工銀轉型,雖有6個營業據點,但標榜為原生的全數位銀行。多數的純網路銀行,會把省下實體銀行的人事及建物、設備等成本回饋給客戶,提供較高的存款利率與較低的放款利率,因此K Bank上線兩週就吸引了20萬名以上客戶;反觀王道銀行從元月3日改制設立以來,據稱迄今只有1萬多名新客戶,可能與它的存、放款利率結構未具吸引力有關。

 三、Fintech對保險業的顛覆性衝擊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邀集全球197位專家,在全球六大城市舉行工作坊,耗時15個月在2015年6月做出有關FinTech衝擊的研究報告,標題為「金融服務的未來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報告指出,銀行業是最先受到FinTechs顛覆衝擊的金融業,但是受到衝擊最大的是保險業。保險業整條價值鏈,從保單設計到保險招攬、保險核保、直到保險理賠的每個部份都將受到FinTechs以各種科技應用來徹底地顛覆衝擊。

 隨著大數據(Big Data)分析技術的進展,以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科技的漸漸成熟,未來的保單將是客製化的量身訂做保單。無論是在壽險或產險,都將導入「使用基礎保險(Usage Based Insurance,UBI)」的保單。在產險方面,目前在美國已經有保險公司與車商及保戶三方合作,保戶同意車商在其所購買的車子裡裝設「車上診斷系統(On-Board Diagnostics,OBD)」,可以偵測保戶的開車習慣,隨時將行車狀況回報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同意對保戶給予優惠費率,尤其保戶有良好駕駛習慣時,例如安全駕駛不經常緊急剎車、選擇交通事故較少的路線、避開尖峰時段或壅塞路段,這些良好用車習慣都有助於保戶減低車禍出險機率,因而保險公司會給予降低保費的回饋。

 壽險業的UBI保單相對上比較不成熟,嚴格說來是在試辦階段,國內已經有壽險公司推出此類保單,大致上與運動手環結合,鼓勵保戶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例如保戶每日走一萬步以上,經運動手環傳回保險公司確認,達成保單約定月份數之後,保險公司會給予一定比率的費率減免。

 以上是FinTech顛覆保單設計的例子,至於保單招攬,未來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重要性提高,若法規開放,可能在臉書等社群,民眾會收到保險公司利用社群大數據分析推出的客製化保單招攬。在保單核保方面,大數據的使用更深入,將保戶的財務面、社交面、工作面等各層面都納入,而有完整的360度視圖分析,使保單核保更為精準。保險理賠也是如此,未來將廣泛且深入運用各項FinTech科技。因此,保險業價值鏈的每個環節都將面目一新。

 四、Fintech對證券期貨業的顛覆性衝擊

 證券期貨業對於新科技的導入相對銀行、保險而言,持續有「維持性或漸增性創新(sustaining or incremental innovation) 」,例如由最早的臨櫃營業員下單,漸進到電話下單、網路下單,目前已經是手機APP下單;換句話說,在證券期貨交易方面,業者掌握科技脈動,與時俱進;此部分Fintech的衝擊有限。

 然而在籌資方面,並未看到科技使用的明顯痕跡,遂給fintechs有機可乘,因而有網路上的眾籌集資(crowdfunding),在歐美、大陸正方興未艾,而在台灣則正在起步,對傳統的籌資尚未有顛覆性的衝擊。

 至於在投資管理方面,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成為fintechs顛覆傳統投資管理顧問(真人理專)的有效工具,在美國機器人理財顧問管理的資產金額前三名分別是Betterment(42億美元)、Charles Schwab(41億美元)、Wealthfront(28億美元),顯示fintechs顛覆傳統資產管理業已有所斬獲;在台灣機器人理財顧問業務則尚未開放,未來台版金融監理沙盒法令(「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通過後,可望獲得機會先進沙盒試驗以便正式營業。

 (作者蔡宗榮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兼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執行長,原文刊於《兩岸經貿》月刊第305期 民國106年05月號)

資料來源: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2&docid=104170170&pag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