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吳俊逸 > Patent
專利檢索與分析 助企業握牢智慧財產
by 吳俊逸 2015-06-03 10:33:27, 回應(0), 人氣(1147)

台灣企業雖累積許多專利,但很少進行活用或視為資產並營運利用,達到產生收入之目的,更遑論運用智慧財產創造出競爭優勢與多元獲利。大多只用來進行保命或活下去,但企業確保可經營下去後要優質或優化營運自由,則就必需進行攻守的戰略規劃。

台灣稱為全球ICT製造業重鎮,是否有能力將所擁有的專利「貨幣化 (Monetization) 」,透過授權、讓售、技術移轉、技術服務、侵權訴訟、投資合資等交易模式產生實質收入?是需要值得深思的問題。

所謂智慧財產貨幣化(Monetization)係指藉由智慧財產之讓售、授權、侵權訴訟、技術移轉、技術服務、投資合資等交易模式產生收入,其中包含交易價金、授權金、損害賠償、技術服務費或股權等。

過去眾所熟知的專利檢索來看,這波從互聯網、生物科技與機器人等陸續崛起的力量,應如何透過新的方法與工具,在全球重點專利區域或是兩岸三地進行智慧資產的管理及佈局?

近年來的專利市場在國際專利資料庫大廠所提供之全球專利的檢索功能上沒有重大的突破,然而專利檢索的有效運用是一項與世界智慧財產脈絡接軌不可或缺的過程,如果檢索的模式仍停留在傳統層次或者僅使用功能單純的工具,都將無法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洞見,更遑論與全球市場進行競爭。

專利檢索應能整合專利以及非專利文獻等異質資料源,如產業市場情報,科學文獻,投資併購訊息,進而結合尖端科技,如語意分析,影像比對,來支撐日趨複雜的選題以及選擇標的,更有規劃針對研發品質好的公司所需的專利檢索私有雲,確保查詢的專利檢索關鍵字保留在自己公司,而不是第三方,如此完整的規劃才是一個專業的專利檢索平台應提供的全方位解決之道。

針對近期多起人才被挖角,營業祕密外流,導致研發質量很高的一些公司,多年辛苦經營的研發專利或是技術外流,造成公司莫大的損失,還有處理後續龐大專利訴訟的人力財力的消耗,該如何看待以及是否有解決之道?

依據近期多起營業祕密外流的案件看來,對員工的自主道德管理或是簽定再嚴謹的保密合約(NDA)都沒有用,企業應有完善的技術資產營運系統管理搭配合理的營業祕密保護機制,才是完善的解決之道。

所謂技術資產營運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支撐以腦力以及技術為主的平台,在企業開發新產品或技術之際,從發明提案開始就加以管理,到最後的專利貨幣化,都可以有一系列的自主管理。並針對其中產出的智慧財產進行分級,區分為營業秘密或是專利申請加以保護,這套管理系統對於學研單位或是調度預算的政府機構有很大的幫助,不會造成預算沒有分配的依據。

而合理的營業祕密保護措施則必須滿足三個關鍵:機敏資料的集中化管理、安全無虞的文件分享與即時管理稽核的能力等,不論是擁有多個營業據點的大型企業、或是IT人手不足的中、小型企業,都有不同面向的需求。

首先,企業初步應達到集中控管的目的。再來是機敏文件的保護與分享,IT系統應要能有效控管企業機密資料,確保機敏文件管理者或是檔案擁有人可以輕鬆且彈性地完成檔案加密、權限與分享範圍等作業。最後,所有與營業秘密相關的人員、檔案與系統活動,都必須有嚴謹且完整的管理平台來實現即時監控預防、有效管理與事證稽核,以達到事前預防,事後補救等全面的防護。

除此之外,營業秘密保護措施極容易因為導入時間的拖延而變成無形的潛在風險成本上升,企業應慎而思之,及早做好規範與準備。

針對新興市場經濟起飛,相關市場對專利的看法如何?

新興市場對專利嚴謹度不一,例如:東協對於較漠視專利在於當地政經情勢相連,目前看來,唯有印度由於承襲了英國的法律規架對專利的法律基礎和國際主流一致,印度許多產業需要進行專利佈局的重點。

另一方面值得觀察的是,中國目前對智財權的重視和10年相比更為嚴謹,這可從10年山寨手機當紅,到10年後的華為、中興躍為國際品牌可看出端倪,因此,未來美國仍會是最大的專利市場,而中國將位居第二,印度很有機會超越日、韓,成為第三大的專利市場。

從趨勢看來,企業或個人應運用專利分析,在產品研發前,進行深度的專利調查研究,以利避開專利地雷,讓產品能走出自己的路,同時建立起有價值、有品質的專利,進可攻,退可守,還能跳開不必要的研發流程及時間。

專利運用大數據的分析,可打造支撐這一輪創新創業浪潮所需之智財經濟,未來更將致力於發展以知識經濟體系為導向的智財投資,透過精確的選題以及選標的進行國際投資併購,品質與價值佳的智慧財產結合智財營運與貨幣化機制,找對方向、方法、工具與具備跨國執業實務之合作夥伴,致力打造智財交易平台並創造智財革命,則能在智財經濟舞台中勝出,創造多元獲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