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作業1
by 林靜儷 2011-04-01 01:34:40, 回應(0), 人氣(1593)

7

  課前所聽到的樂曲是由15世紀前半期最有名的作曲家Guillaume Du Fay 1423年的作品”Resvellies vous”醒醒吧 快樂吧!

Du Fay Binchols在當時的法國地區和義大利地區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在課程的上一個講次有稍微提到Du Fay,我們現在來繼續研究這位可以算是15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最有名的作曲家。

  我們所聆聽的這首樂曲是大約在1423年,15世紀前半期,當時Du Fay在義大利謀職,為了他的義大利贊助者的婚禮而寫的婚禮祝福樂曲,是一首典型的宮廷的愛情世俗樂曲。樂曲裡顯現出當時Du Fay身為一個法國人到義大利謀職,吸取了義大利人對歌唱性旋律的喜愛,歌曲以高音為主導再加上所謂複調的三聲部的樂曲,樂曲裡面不乏有所謂炫技的裝飾性的一個屬於器樂的間奏,在節奏上十分複雜,也顯現出上個世紀末期所謂文藝藝術的一種特質,Du Fay在這裡都顯現出來。

  Du Fay的作品之中,隨著他的一個時間的改變、所處的一個狀態不一樣及所處在的地域不一樣,於是作品中他開始有些微的變化。嚴老師要提醒同學注意的是在Du Fay之前,也就是15世紀之前的西洋音樂仍然有非常深厚且非常長遠的發展,Du Fay並非來自nothing,突然之間就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極多所謂的過去的一些傳統,在不同的事件中展現出來,在歷史上我認為Du Fay及類似於在文學上的但丁與畫家中的”Giotto”。這兩位其實都是14世紀的藝術家,在這個作品中Du Fay呈現兩位藝術家的綜合,但丁是個劃時代的人物,他看到的是中世紀以降的世界觀,清楚地用現代的語言呈現出來,給西洋人帶來很大的改變。因此我們今天對於中世紀的看法大部分要從但丁的文字中得知。而另一方面Giotto帶來了新的氣息,似乎到了一個比較擬真的時代,這兩位藝術家都看到了時代的轉變。Guillaume Du Fay也一樣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改變。

  課前所聽到的這首樂曲”Resvellies vous”它的中文意思叫醒醒吧 快樂吧!這是Du Fay當時為了在義大利的主子於1423年結婚”Carlo Malatesta”這樣的一個貴族,其實他不是貴族,只是跟教皇一直有很親密的連結,在征戰中有他的一份。他結婚時要娶的是當時教皇的姪女,由此可見跟教皇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而這首為他們婚禮所寫的曲子,包含著盡是對於當時新娘和新郎的讚頌,這樣的一個歌頌樂曲Du Fay引用了很典型的法國世俗歌曲叫做”Ballade”的形式,這樣的形式通常有一個固定的格律”AAB”就是我們唱完a段以後再反覆唱一次,但歌詞改變,然後再加上b段。Du Fay大致上按照這樣的格式在結尾時再加上一個c段,c段則讚頌貴族新郎。由此看出這時期音樂家和貴族之間的關係,當他們寫一首歌頌貴族慶祝婚禮時候的典型的歌曲,在樂曲中我們會看到快速的音曲帶有裝飾奏,在在顯示出這是為了職業的演奏家所設計的,絕不是一般諺語所能唱的。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樂曲的聲部和聲部中Simple melodies”,樂曲中顯現出Du Fay雖然身為法國人但在義大利謀生時卻吸取了義大利人的音樂元素:包含有平順的旋律以及在曲調的最後帶有重音字節時,往往是帶有花腔、華彩的音串如聲樂般的炫技。至於這樣的一個傳統到了19世紀的美聲唱法時,仍然沿襲著義大利人這樣的喜好。

   在聆聽這首” Resvellies vous”醒醒吧 快樂吧! 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它的聲部與聲部之間節奏裡的相互交錯,常常直接有23的交錯,但是還有更複雜的一個交錯的形式,特別是我們在樂譜中所看到的情形。

   接下來我們要聆聽的曲目是Du Fay” Resvellies vous” 這首作品完成大約十年後所寫的”Se la face ay pale”如果我的臉是蒼白的,那是為了甚麼?那是因為愛的關係。同樣的這是一首描寫宮廷愛情的世俗歌曲,此時Du Fay在法國地區工作,這時我們看到有一些新的元素加入在他法國和義大利作品的風格上,也就是之前所講的英國風格。我們看到了三個聲部之間,每個聲部都是獨立且佔有相同重要性的地位,每一個聲部幾乎都是可以歌、可以唱的,而每個樂句相對的看起來似乎都比較短。最主要的聲部與聲部之間看到的和諧的音程,喜歡三度、六度的幾乎是三合弦的特質。從第一小節開始就明顯看到英國風格特質融入Du Fay的作品之中,而在樂曲的形式上是自由的,不是過去那種固定格律”AAB Ballade”的風格。看到了這樣一個風格的轉變,當然也看到了屬於Du Fay國際化的歷程中,吸取了各地區重要的風格並且融為一體的現象。

   當我們聆聽這首”Se la face ay pale”時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各個聲部之間比較不是以相互交錯的節奏來呈現,而是以等節奏的方式,每個聲部都可以把歌詞唱得清清楚楚,即便是最低的一個聲部我們所謂的”Tenor”聲部,也是一個很可歌、可唱的一個旋律。每個聲部似乎都有等同的重要性,聲部與聲部之間幾乎沒有不和諧的音程,偶爾我們仍然會看到所謂的Simple melodies”的節奏,讓人感受到很樣之前所說過的英國作曲家Dunstable所帶來的音響效果。這和十年前Du Fay所寫的”Resvellies vous”醒醒吧 快樂吧!這樣的樂曲之間是有時間上的差別。

   當然關於這樣的一個英國風格的影響,在Du Fay手中的作品裡還有個很有趣的音樂演唱模式,當時的法國人稱它為”Fauxbourdon” Faux在法文裡是的意思,bourdon是低音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假音的意思。但是Fauxbourdon這個字源到底是從何而來?其實也沒有很明確的說法,在Du Fay的作品中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在寫作時,實際上是寫一個二聲部的樂曲,但是在即興部分唱一個中間聲部的即興演唱,而寫作時的二聲部之間相差6度,在即興的演唱加入的中間聲部大致上跟高音的旋律差4度,整個加起來是一個64和弦的感覺。這樣的情形跟之前所提到的英國人的演唱方式非常類似,英國人把它稱為英國的複調化或是合聲化風格。但是在加入的方式會有點不一樣,以下所舉的例子基本上它能夠讓我們理解的是在整個傳統聖歌之上,如何把它和聲化、複調化的過程。英國人有他們的手法,法國人聽了覺得很有趣,他們也用類似但並不完全相同的方式來執行這種帶有即興風格的合聲或複調的形式,現在我們就來聆聽Du Fay所寫的”Are Maris Stella”萬福海洋之星。這是一首對聖母瑪利亞的讚頌歌曲,原來的聖歌是在它最高的聲部,Du Fay以改寫的手法和英國人不同,英國人會在tenor聲部,而Du Fay使用的方式比較像當時宮廷世俗的singsong歌曲,是以高音為主導,當他要取一個原有的聲格,是把它寫在最高音的聲部,最高音的聲部是用改寫的方式我們稱為”paraphrased”也就是原來有的音,再透過改寫以後製造出新的節奏、新的形式在歌曲裡面,這些都是跟英國人不一樣的地方,把它原始的聲格複調化、格律化。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一下Du Fay如何透過”Fauxbourdon”的手法,將一手原本是單音旋律的聖歌把它複調化、合聲化的效果。Du Fay根據 ”Are Maris Stella”這首單音聖歌把它複調化,我們可以看到在樂譜上較大的音符是單音聖歌的音符,下面比較小的音符Du Fay並沒有寫出來,是用即興的方式表現。基本上是在高音的旋律下4度的地方即興的演唱出來,並不需要把譜寫出來的複調化。英國人最擅長此種模式,當時歐、法人看到英國人的合唱把一首單音旋律的歌曲,三個人沒有看譜就直接把它唱出來,聲音極為美妙,覺得非常喜歡。這是歐洲人的版本,法國人的版本是把這樣類似的效果透過Du Fay手將它製造出來。

   Du Fay的手法也有他獨特的地方:他把”paraphrased”改寫加入了相當多歌唱性的趣味在裡面,演唱是以對唱的方式,246節複調化。”Fauxbourdon”法國版的將對英國人單音複調化的模仿,把原來的曲調放在複調化的高音聲部,然後下面再加上約6度的低音聲部,中間聲部部寫出來,以即興的方式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