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
by 賴淑娟 2011-08-17 10:36:16, 回應(0), 人氣(5148)
依據行政程式法第4條規定,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依法行政原則,分述如下:
 
(一)比例原則:
       依據行政程式法第7行政行為,應依下列原則為之︰

1、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2、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

3、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又稱禁止過分原則( 廣義比例原則 )以法律保留為限制基本權利之基準者,比例原則為其內在界限。

1、適當性原則︰行為適於達成預期目的。

2、必要性原則︰手段不可超過達成目的所必要;選擇侵害最小之手段。

例如:房屋可修繕則不可命其拆除。行政處分可附負擔則不可拒絕

3、比例性原則(衡量性原則、相當性原則):手段與目的應成比例;任何干涉措施所造成之損害應輕於所達成之目的。侵害之法益小於所保護之法益。(不可以大砲打小鳥)實例:工廠煙囪為環保之理由而要求加高至十五公尺。其他相關規定:憲法第23條、集會遊行法第26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19條第2項、警械使用條例第6條、土地法施行法第49條、大眾捷運法第19條。
 
(二)不當聯結禁止原則:禁止與事件無關之考慮。
 

        1行政處分之附款應與行政處分有關聯性

          2、例如:建築許可處分中,可以要求建築物附設停車位,如不能附設停車位則可以附款要求提供一定金額供建公共停車場之用,但不能要求提供一定金額供蓋學校之用;考試錄取與否以其是否有女朋友決定。
 

(三)信賴保護原則: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行政程式法8 條)

          1、最初適用於授益行政處分之撤銷或廢止,因相對人因此類處分而獲有利益,一經撤銷字將遭受損害,故行政機關於撤銷授益處分時,應考慮補償相對人信賴處分有效存續之利益。

          2、其後發展到制定法規或適用法規均不得溯及既往發生效力,使人民更為不利。

     3、基於信賴保護原則,行政機關之「承諾」「保證」,也有拘束力。

           一、信賴保護原則之積極要件︰

               1)信賴基礎:須具有法的外貌

                    2)信賴表現:當事人因信賴而展開具體的信賴行為,且信賴行為必須與信賴基礎有因果關係,並且是正常的善用行為。

                例如:因信賴土地開發之許可,而宴請賓客。

              3)信賴值得保護:須非基於惡意之詐欺、脅迫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例如:預計會變更都市計劃遭徵收而搶種植物、或搶建建築物。

                       1.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

                       A以詐欺、脅迫或賄絡方法,使行政機關作成處分者。

                            B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一該資料或陳述而作成行政處分者。

                       C明知行政處分違法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者。

                        2.信賴值得保護之情形:

                       A當事人善意、無故意或重大過失

                            B行政處分受益人已無法返還利益或返還顯然將造成無法預期之損害。

            二、信賴保護原則之消極要件:

              1)強烈的公益要求

               例如:高爾夫球場之核准興建,基於環保考量而予以撤銷

              2)顯然錯誤的信賴基礎行為

               例如:依照不存在的單位所做的行政處分形成之信賴

              3)預先保留變更權

             三、主張信賴保護之解決方式:

            1)財產保護:存續將違反公益時

            2)存續保障:存續不違反公益時

              原則上應優先考慮存續保障

             四、不溯及既往原則

            1)溯及效力

                A施行日在公佈日以前。

                B在條文中規定對於本法施行前之行為亦適用之。

             例:公務員懲戒法第26條、釋字第142

          2)不真正的溯及效力(立即效力)

                          法規雖無溯及之效力,但適用於尚未終結之事實,但其適用之結果,將使關係人之法律地位,事後發生重大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將人民據以完成之決定或安排之基礎,事後予以否定,此種情形即為不真正之溯及效力。

            解決方法:設過渡規定。
 
(四)誠實信用原則:
 

         1、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行政程式法 8 條)

 2、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項)-禁止濫用權利

 3、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項)

              1)誠實信用原則。例:70975︰「按公法與私法雖各有其特殊性質,但 兩者亦有其共通之原理,私法規定表現一般法理者,應亦可適用於公法關係,私法中誠信公平的原則,在公法上當亦有其適用。」直接適用。72890 :「私法中誠信公平之原則,在公法上當亦有其適用。」亦同。「失權」之概念:指權利人長久不行使權利(但不涉及時效及除斥期間),或因某種行為表現,令人信以為其將不行使權利,則該權利人喪失其權利。

              2)權利禁止濫用之原則: 61年判字第435號:私人所有土地成為成為公眾通行之道路,雖為私人所有,因時效而有公用地役關係之存在,故不容私人在道路上起造建築物妨礙交通。45年判字第8號:不得違反公眾通行之目的,將道路改為田地。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二年度判字第三○號判決 按「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 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行政程式法笫八條參照)依行為時營業稅法第四 十三條規定,營業人逾規定申報限期三十日,尚未申報銷售額者,主管稽徵機關得依照查得之資料,核定其銷售額及應納稅額並補徵之。營業人申報之銷售額,顯不正常 者,主管稽徵機關得參照同業情形與有關資料,核定其銷售額或應納稅額並補徵之。準此,主管稽徵機關於營業人每期應申報銷售額後,即應依規定儘速辦理稽核,如經發現有申報錯誤或顯不正常之情形者,應即依規定處理。卷查本件上訴人於八十三年 四月一日取得系爭第一張購買股東會贈品之發票申報扣抵鈉項稅額時,如稽徵機關立 即依規定查處,豈有於相隔多年之後,再追溯累積各期漏稅金額予以處罰之可能!本件主管稽徵機關就稽核系爭發票是否虛報情事,究竟有無違背誠實信用之方法,並損 及納稅義務人正當合理之信賴,自有研究斟酌之餘地。
 
(五)明確性原則:行政程式法第五條 行政行為之內容應明確。
 
可預測性原則-行政行為內容、效果、要件須符合明確性原則授權之依據須明確、拒絕之理由須明確。行政行為之內容應明確。(行政程式法第 5 條)。臺中高等行政法院89年訴字第355號。行政處分之不明確,如構成重大及明顯之瑕疵,行政處分亦因之而無效。被告所為系爭強制拆除處分,係依據台中縣豐原市公所查報原告系爭建物係屬未經申 請許可,領得建築執照,擅自新建之違章建築,而以八十八年二月九日工 使字第五五四九七號違章建築補辦手續通知單通知原告補辨建造執照手續之處分,然該「違章建築補辦手續通知單」,目的在通知原告系爭建物屬 程式違建,應於行政處分機關即被告所定期限內補辦建造執照,使之成為 合法建物,免遭拆除,是該補正期限,自屬該行政處分之要素,如未予詳載,即構成重大及明顯之瑕疵,揆諸首揭說明,行政處分亦因之而無效。雖該補辦手續通知單文末「抄錄」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五條條文,惟僅在 揭示該補辦手續通知單 (行政處分) 之法律依據,非行政處分之本身,個 別之行政處分,仍應就抽象之法律規定予以具體化,始符明確性原則,尚難憑該附帶抄錄,遂認行政處分業已明確。系爭強制拆除處分依憑之行政 處分既因不明確構成重大及明顯之瑕疵而無效,其處分即因失其依據而不 得執行強制拆除,被告據該處分定期拆除系爭建物,自有違誤。
 
(六)平等原則:禁止不合理差別待遇原則
 

        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行政程式法第 6 條)

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三年度判字第七九三號:行政程式法第六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即有正當理由時,得為不同之待遇,此為行政法之平等原則。換言之,此項原則「等則等之,不等則不等之」行政法理。「退休規則」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六 款「其他經交通部核定,應予採計之年資」之規定,其立法理由原係因應郵電事 業資位人員曾任本機構臨時人員之年資,考量渠等人員為事業體貢獻服務並未中斷,且退休金費用係由該事業本於企業經營自行負擔;另查經濟部曾函釋略以, 該部所屬事業機構現職人員於本單位曾任臨時職員、臨時工、聘雇人員及定期契 約工經納入編制後其年資未曾間斷者,於辦理退休、資遣、撫卹時准予併計。被上訴人爰參照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人員退休撫卹及資遣年資計算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之規定,增列「其他經交通部核定,應予採計之年資」之條款,以保障 渠等之權益,並於八十八年十二月二日召開研商新修正之「退休規則」第十四條 第一項第六款及交通事業人員撫卹規則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六款,有關「其他經交通部核定,應予採計之年資」規定相關事宜會議,並依上開會議決議,……函知郵電二事業略以,郵電事業現職資位人員於本機構曾任臨時員工未領取退職金或資遣費之年資,於辦理退休時准予併計。依此規定,凡擔任郵電事業現職資位人員曾任交通部所屬郵電事業機構臨時員工,未領取退職金或資遣費之年資,於辦理退休時均可併計,即所謂「等則等之」;如所任臨時員工非經濟部者,即不應准其併計,即所謂「不等則不等」,此種有正當理由,而為不同待遇之規定,符合行政法之平等原則。
 
(七)公益原則:
 
公益在現代國家是以維持和平之社會秩序、保障個人之尊嚴、財產、自由及權利,提供文化發展之有利條件為內容。行政機關之行為應為公益而服務。公益與私益並非對立者,有時保障私益也是保障公益。
 
(八)其他原則:
 

   1、行政自我約束原則-無特殊理由應受行政慣例之拘束:

     1有行政慣例

     2行政慣例合法

     3)行政機關有裁量權或判斷餘地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訴字第六十二號判決:「按行政裁量旨在個案上實現法律之目的與價值,但行政機關有裁量權並非意味其有完全的自由,毋寧其須受到「法的限制」,仍不得恣意而為,亦即相同的事情應為相同的對待,故所謂行政裁量應屬「合義務性之裁量」,而非行政機關任意的自由,對具體的個案,上級行政機關為簡化行政裁量,對大量而易於發生之違反行政義務之行為,往往會頒布所謂「裁量性準則」之行政規則,當下級行政機關經常依此些「裁量性準則」的行政規則以作成合義務性裁量時,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乃形成一種行政慣例,此一行政慣例使行政規則亦具有對外效力,亦即具有行政自我拘束力。」

      2、有利不利情形應一律注意原則

                         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式,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行政程式法第 9 條)。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九十二年度訴字第六八號 :按「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式,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為行政程式法第九條所規定。則稅捐稽徵機關之調查,應以客觀公正之態度,不得以偏向國庫之態度調查,且對有利當事人之情況,應加以調查,始能正確查明 稅捐債務請求權是否存在及其金額,進而達成公平合法之課稅。

   3、期待可能性原則:所有國家行為對人民而言必須有期待可能性。

   4、禁止專斷原則:不得「欠缺合理、充分之實質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