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陳佑瑄(2011-09-29) 西洋音樂史(二) 第 6 講
by 陳佑瑄 2011-09-29 00:52:42, 回應(0), 人氣(1523)
西洋音樂史〈二〉姓名:陳佑瑄 學號:92110689    
 1 Logic
      同學不須聽完就可以理解我之前所說的所謂教學上面的一個功能,那麼整個樂曲是基於一個單純的所謂的技巧因素 ,在這邊的來使用,等於說我們高音有一個像小新一樣的高音旋律,然後下面配著 EGFG、EGFG、EGFG、DGFG 所以高音的部分、低音的部分是一個相互對唱的一個情形,那麼整個樂曲,是基於這樣的基本元素來擴張的,在C小調下面的整個樂曲來講,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套二十四首含蓋了所有的大小調這樣的一個作品,Bach在這裡是毫無退縮,其實在此之前、在Bach之後也有作曲家嘗試著作所謂各個調子的探索,但是鮮少有作曲家呢真正達到了他完成的目的,有時候寫到二十首、寫到十來首就已經彈盡力竭了,但是Bach呢不但寫完了一套,到了十餘年之後他又再寫第二套二十四個大小調,加起來四十八首,這是我們要理解Bach這樣的一個性情,這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邏輯以及近乎潔癖型的追求完美完整,百科全書式的無所不包的一種心態,這都是Bach在寫作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順序,從C大調、c小調然後接下來呢升C大調,等於高半音乃至於一直到最後第二十四首b小調,那麼這個一套完成以後呢,再寫第二套所謂的平均律,一樣從C大調c 小調升C調,看到這樣一個極為理性的創作態度,總之我們看到Bach的平均律彈奏曲集,他一方面具有強烈所謂Pedagogical的功能,教學的一個功能、訓練技巧的功能,那麼在前奏與賦格之間呢,我們看前奏基本上、表達了各種不同在當時鍵盤樂、一些所謂的習慣與手法,包括分散和弦、包含這個利用像小提琴般一樣的、一種所謂高音加低音,這樣一個分開來演奏的一些形式等等,等於說含蓋了當時幾乎所有的樂種,至於後面fugues這是Bach做為日耳曼作曲家所不會忘記所謂的.......,要真正展現他們如何把一個核心般的元素主題,作展開這樣的一個能力,以複調的方式,綿綿密密的用最邏輯細緻的一個技巧,來展現平均律中的fugues可以算是所有fugues寫作的一個總合,一共寫了一套二十四首、二套寫了四十八首,每一首呢從兩聲部的fugues到五聲部的fugues,那麼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方式都含蓋進去,這是我們說到平均律它整體所具有的一個功能。
 2 Goldberg variation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acch的重要鍵盤樂作品是Goldberg variations〈1741〉相對起來是Bach創作比較晚期的作品,Goldberg是一個人名,在當時只有十四歲,他是鍵盤技巧、超技的一個學生,Bach呢把Goldberg variations送給了他因此而得名,當然這裏面有些意思值得大家也許去玩味一番,不管怎樣這是一首所謂的variaions就是變奏曲,那麼任何一個變奏曲,它基本上有一個所謂的主題,當然這個主題是一個樂曲,可以是一個歌曲或者是一個舞曲,在這個樂曲中呢,這個組曲呢是一個sarabande,sarabande就是我們之前講到組曲之中常見的一種舞曲型式,它通常三拍子而且呢它的第二拍、往往帶有一個重音的效果,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的時候,由拉丁美洲傳到西班牙,經由西班牙傳到了歐洲,當然變化不可謂不大、到了歐洲的時候,這是十八世紀時候的一個慢板的樂曲,一般來講我們講到所謂的變奏曲,也許五六個變奏已經是很不錯了,但是Bach呢再次展現他一種系統性的、去迫盡所有的寫作,他寫了這樣的一個主題、寫了三十個變奏,這是很恐佈的一個數字,而且呢他變奏的一個方式,絕對不是很無系統的舖陳,而是他很有系統的每三個、每三個、每三個變奏,每隔三個變奏呢,他是以一個所謂卡農的形式,就是完全的所謂模進的一種方式,那麼在變奏的一個本身,各位同學對於傳統變奏的一個觀念呢要再擴張,在Bach時候任何主題的這些元素,都可以作為所謂變奏這樣的一個工具,在這裡呢大至上Bach把這個變奏,視為只要你把這個變奏曲的原來主題的低音、和基本上它的和聲結構呢維持住,那麼至於上面說要加上的各種不同類型呢,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前面講到這三十個變奏之中呢,每三個變奏會有一個所謂卡農的這樣一個特質,而這個卡農也充滿了所謂各種不同的設計,從......的卡農變到......它的這個所謂的音程是二度的、然後三度的這樣到了第九個、第十個卡農的時候,它距離是一個九度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前面雖然有一個主題出來,後面追尋它的這樣一個聲部呢,是所謂的同度、二度、三度逐漸擴張的一種現象,一共有十個卡農,當然這裡面充滿了所謂音樂邏輯的一種樂趣,那麼在乍聽之下甚至呢聽不出來,他們有這樣一個內在的設計,這是等於說音樂家和數學家,具有極為科學的頭腦,極為具有邏輯頭腦的一個作曲家,才能夠寫出來這樣的一個樂曲,當然這樣的一個方式,其實是有很悠久的歷史,從古代的大概在十四世紀呢,就有作曲家開始玩弄這樣一個所謂音樂的遊戲,在Bach的一個手中,這樣的音樂遊戲呢幾乎達到了極致,至於其他非卡農的變奏,可以算是對於當時所有音樂形式的一個完整展現,當然這樣的一個作品,對於他的演奏者來講,這個技巧的要求是非常的大,當然Goldbrg在當時只有十四歲,我們可以想見Goldbrg絕對是名聞遐邇的一個巧技學生,那麼Bach和他的關係呢很可能是一個學生,雖然我們除了從Goldbrg的作品風格與Bach相似之外,我們看不出其他任何的......那麼至於這首曲子有它很有趣的意思,這個意思呢其實是跟據六十年後,Bach的傳記第一位作曲家Forkel他的一個描述,當然我們對它的真實性其實是處處存疑的,Forkel的描述認為Bach為了要讓當時在萊比錫的布羅斯的這個大使伯爵呢,讓他能夠睡得著,因為他患了失眠症,這個伯爵他最喜歡的小琴師就是Godberg於是呢Bach就寫了這首曲子,為了促使Goldberg來彈奏,乃至於讓這個伯爵能夠睡得著,那麼這樣的一個意思,當然充滿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那種所謂的風格色彩,當然我們只能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罷了,無論如何它的實際內容絕對是超過所謂意思、所描述的這樣一個比較......比較索碎的一個情趣,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僅僅的只聽一下這首Goldberg variation他的一個主題,它是一個慢的靜謐的......。
 3Aria
 4lntrospective
     Bach越到了晚年、當他越來越能夠......他的教會這樣一個功能性職務的時候呢,我們看到他的一個作品,越來越顯現出來那一種......內省性的,幾乎是完全個人的神性的,終極關懷的那樣一個寫作方式,而這樣一個具體展現就是Bach呢在寫作的時候,幾乎完全無視於當時等於說在音樂的風格上、傾向於比較簡單的旋律配和聲的這樣一個所謂......風格的一個時代,那麼他越來越更走向了傳統中所謂的複調音樂,把它用在等於說用在他的器樂曲之中,那麼當然複調音樂,原來有它開始的一個邏輯,我們知道教會的合唱、其實很適合多聲部,乃至於多聲部製造這樣一個多聲的立體感,於似乎呢我們有多個人聲來演唱、乃至於有多個聲部,但是呢對於器樂來講,相對起來它的一個發展,一開始完全模仿這個所謂的聲樂的一個模式,但是到了Bach的時代,Bach的一個手下、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所謂複調的寫作,在器樂上展現他無限的一個可能,這樣一種音樂的一個寫作方式,當然不符合、在當時所謂的音樂也像一般的器物一樣、用過即丟的那種觀念,那麼他在乎的一個所謂永恆的建樹,當然這樣一種觀念呢跟所謂的藝術、當然音樂也是藝術的一種,但是在藝術的一個層次,當然這樣的一種音樂,它絕對不是當時一種所謂的功能性音樂,在某種場合中,我們需要某些音樂於是乎呢就寫作、寫完了以後呢往往用過即丟,他帶有一種所謂對藝術追求中的那種追求永恆的這樣一種傾向,而這樣的一個傾向也許並不適合於Bach當時的一個時代,更適合的也許是到十九世紀,才漸漸在音樂上逐漸提升音樂的藝術層面的時候呢,我們開始認為音樂是一個要能夠追求永恆,乃至於一用再用、一聽再聽一再玩味,乃至於不斷的要專究其所謂層層裏裏之中堂奧的這樣一種形式,Bach呢似乎在他的個人這樣的傾向之中,只向著我們到了等於說世紀以後,才會有所謂音樂美學上的一個傾向,這也是Bach在當時也許極為常被批評、他的音樂極為困難、過度的困難,乃至於在Bach的時候、他的音樂呢往往被豎之高閣,一直到十九世紀我們才看到Bach的音樂在復興,所以Bach的音樂幾乎常常被形容成他是被埋葬以後復活的,我們從Bach晚年的兩個大型作品,包括1747年他為他兒子的老闆,當時的普魯世王所寫音樂的奉獻......,根據也擅長音樂的斐特烈大帝,當時普魯世王所定下來的主題,所寫的一連串複調音樂,那麼此外呢1741年也寫了所謂的Fugue藝術、賦格的藝術,那麼這個主題呢根據Bach自己的名字,Bach在德文之中呢,BACH分別代表呢是降B B-A-C-H這樣的音型,那麼Bach喜歡玩弄這樣的一個所謂的聯想,這樣的一個所謂隱含的符號,在他的音樂之中、他把音樂和符號學和象徵主義結合在一起,乃至於透過某一個主題,那麼他認為這是Bach,乃至於Bach做這樣一個逐漸的展開,似乎呢達到一種類似擬人化的這樣一個效果,當然你必須要了解這些......這些Bach在隱含裏面、隱含在音樂裏面一些特殊的符碼是要相當多的研究,但這樣一種所謂的神祕主義,在Bach之前的數世紀,事實上西洋音樂家已長期就喜歡使用,當然這樣一個觀念在其他藝術也常見,例如我們知道在西洋的教堂裡面呢,包含了許許多多神學上一些所謂的數字,例如三或者是跟教堂所崇拜的聖徒之間,以及數字之間的關係和教堂的長、寬、高一些的比例,都往往隱含著一些數字性的這樣一個神學意義在裏面,這樣的一個傳統應用在音樂,這樣的一個非常類似的藝術來講,是十分貼切非常容易理解的,不要認為只有Bach會使用這樣一個方式,其實在其他的作曲家仍然喜歡使用的一個情形,當然越往南部也許我們看到義大利的一個陽光,也許呢這樣的一種風格、也許相競起來比較不往這樣一個方向來走,總之我們看到神學上的隱喻,在Bach的作品之中充滿、充斥著這樣一種方式,那麼可能跟當時義大利、所流行這種的歌劇與世俗的風格是有相當大的差別。
 5室樂
     在世俗的室樂上面Bach大部份都寫作於他所謂的......時期,因為這時候他並沒有教會樂師的職份,主要服侍於宮廷的娛樂,Bach寫下了這個為獨奏樂器加上數字低音的這個所謂的Sonatas,在這個時候只是一個器樂的意思,含有多個樂章包含為小提琴、長笛和......古提琴所寫的各種不同的Sonatas,注意到這裏的Sonatas我們把它稱為奏鳴曲,但是這個奏鳴曲呢,在當時其實只是泛指任何室樂中的這樣一種器樂曲,那麼它沒有甚麼特殊的固定的這些形式,比較注意到它往往帶有若干個樂章,其實我們可以把它視為跟組曲非常類似的情形,那麼比較不一樣的地方Bach呢,為這個沒有伴奏的器樂曲、以器樂來寫下這樣一個組曲的形式,這個在當時來講相對起來比較少見,那麼為小提琴、大提琴、長笛甚至呢魯特琴,而寫下沒有伴奏、無伴奏這樣的一個組曲,那麼現在呢都成為個別的這些樂器呢,最重要的等於說是技巧的一個里程碑。
  6使
    當然這裏面也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在Bach時代,Bach跟其他樂師一樣有時候受到一些時間的限制,但是在他的一個職份上,以及他生活實際上的需要,往往要把他舊有的一些音樂素材再從新拿來使用,所以呢在Bach不同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他運用同樣的素材,就拿Bach為小提琴所寫的這個組曲來講,作品編號BWV 1606的小提琴組曲,這樣的一個同樣的素材,由其是他的前奏曲同樣的一個主題,也運用在Bach的清唱套曲BWV 29的這樣一個一開始的序樂,那麼同樣的整首小提琴組曲呢也完全一樣的素材,運用在他的BWV 1006a魯特琴組曲之中,所以同樣的一個素材Bach延用了三次,當然我們可以去......去研究到底哪一部是最先的,無論如何這樣的一個......這樣一個實踐,其實在Bach的時代,是很普遍的一種方式,幾乎是不得不如此而這樣的一種延用,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光大、甚至是一種......是一種榮耀,我們所敬佩的人、我們運用他的一個主題或者他的素材,乃至於在不同的場合之中,我們運用當然要配合著我們要如何的去改寫它,這樣的改寫要適時適地適景的這樣一種方式,無疑是對舊有的素材、甚至舊有的作家、舊有的人,當然這個舊有的人可能就是作曲家本人的一種崇敬,等於說是一種......的一種動作,接下來我們就來聽這首有名的組曲的前奏曲,他的魯特琴的一個版本,乃至於各位同學呢也很鼓勵在我們的Playlist之中來聽一下同樣的樂曲,Bach運用在其它樂器上面,注意到他都有因地制宜,因樂器制宜的這種改變更顯現出來,Bach的這樣一個作曲的思維、他的一個巧妙的運用,我們就一起的來聽一下。 
 6BWV 1006a Prelude
 7管弦樂團
    Bach為管弦樂團所寫的作品也為數甚多,當然最有名的可能要算是他所謂的Brandenburg Concertos  Brandenburg協奏曲這Brandenburg當然我們之前已經講過了,這是在日耳曼神聖羅馬帝國之下的選帝侯國,為什麼要叫做Brandenburg Concertos呢,因為等於說在當時呢,往往把這些作品題獻給某些貴族,Brandenbeurg在Bach的時代呢,事實上已經成為普魯世王,除了普魯世王之外、那麼其他的這些王子們呢,他們都可以稱為所謂的margave of Brandenburg他們並沒有真正的領地,但是他們屬於王儲的貴族,那麼Bach就提獻給當時Brandenburg的這個伯爵,實際上呢Brandenburg margave從來未曾演奏過這個樂曲,那麼這也看到另外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雖然Bach採用了當時所謂的義大利協奏曲風格,從三個樂章快、慢、快ritornello的風格,可以算是很典型的這個所謂的義大利協奏曲風格,但是呢可以看到他不論是器樂、樂器的一個使用,獨奏樂器的一個使用,以及整個ritornello樂團樂器的使用,都有他極為特殊的地方,更顯出來Bach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呢,有時候不是為了討好這些貴族的讓他們能夠充分使用,當然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他自己對音樂創作上的一些執著,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對現狀的一個挑戰,以及他所蘊含著這樣一個所謂積極的一個觀念,當然這些我們沒有時間在這邊多談,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第五號的Bach Brandenburg協奏曲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可能是十八世紀前半期所有的音樂家,或者聽眾都不曾有這個預期的、就是他使用當時一般作為所謂的數字低音、通奏低音的樂器......來作為獨奏樂器,這是等於說超越了Bach的時代,最少半個世紀左右的這樣一種想法,把鍵盤樂器作為所謂的和聲伴奏樂器的這樣一個器皿呢,把他特別拉出來作為獨奏樂器,甚至呢為這個......寫下了一個等於說在當時來講最不尋常一個所謂花奏的一個樂段,這個當然到了十八世紀末期,已經變的十分普遍的這樣一個實踐,在Bach來講這絕對是他創作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獨創,創新的一種想法完全的超越了時代,此外呢Bach為整個管弦樂團也寫了類似、像組曲的這樣一個管弦樂團組曲的一個方式,也就是他基本上呢,為了管弦樂團所寫的、我們之前所介紹的器樂、室樂的組曲這樣的方式,而且呢Bach直接把他取名作為所謂的......這個很法國的這樣一個名詞,那麼當然這些組曲呢,再次顯現出來日耳曼作曲家,在Bach這樣的一個特質就是他融合了義大利、法國人還有日耳曼的風格,我們不妨就來聽他的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一開始這樣的樂章它本身呢,一開始包含了法式序曲那種很〈彭風〉的這樣一種行徑與效果,像當時法國歌劇的序曲,或者是芭蕾舞劇的序曲,一開始帶有那種覆頂的節奏,鏘、鏘鏘鏘、鏘、鏘鏘鏘、鏘這樣一種像是國王在行徑的效果,之後呢加上了一個複調的樂段,又像是一個所謂的義大利似的這種協奏曲的風格,而他使用一個極為高音的這個小喇叭,更顯現出來彰顯出來,只有在日耳曼地區、北德地區城市才會有這樣一個小喇叭,公會他們所具有的一個高超的一個技巧,所以經由一個小小的樂章就看到了Bach這樣一種充份的融合,我們就不妨來聽一下這一段、長達十幾分鐘的這樣一個管弦樂組曲的第一樂章,它是一個......我們姑且呢就只聽他前面的兩分鐘,來感受一下我們剛才所說的這樣一些特質。
 8BWV 1608
 9埋葬與復活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能聽到這裏,再一次的我們看到Bach的一個融合,對於這樣的一種融合、是一種毫無成見的而發揮出所有風格的潛力,而且當他們組合在一起能夠自由運用的時候,那樣一個無限的一個想像空間,那麼這樣的一種觀念,其實到了十八世紀後半期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所謂的日耳曼的國際風格,而成為當時最流行的這樣一種觀念,音樂就是要具有這種特殊的融合作用,是日耳曼人所自豪的一種風格,當然在Bach的時代、這是非常的所謂的......不是那麼入時的這樣一種方式,關於Bach的教會音樂、我們之前已經不斷談到了Bach在路德教會的樂師,那麼他最主要教會的一個職份,是寫作教會的崇拜音樂,而這樣的崇拜音樂呢在十八世紀的時候,逐漸由Erdmann Neumeister那麼他的設計之下呢,創造出了根據義大利人這樣的世俗音樂叫做Cantata,它原來是世俗的這種所謂的樂曲,那麼利用歌劇、或者是世俗樂所謂的宣敘調、和詠唱調的交替來等於說......來形塑一個所謂的音樂,聲樂的一個作品、在Bach的一個時代,這樣的一種所謂的文字詩作,包含了所謂的宣敘調和詠唱調的一個詩作,透過Neumeister的這樣一個筆下,他把它延用在教會之中,當然他使用了等於說這個聖經的、或者是典儀的這樣一個歌詞,把它形塑成詩作,乃至於他可以形塑成一個比較大型的、這個所謂的崇拜樂曲,當然長久以來把所謂的詩篇裏面的一些經文,或者是其他的新作一些經文,把它形塑成聖詠的歌詞,教會崇拜的歌詞,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如此、再加上Neumeister的這樣的一個所謂的Cantata的觀念,那麼使得崇拜的音樂、不再是一個所謂比較單調的、會眾演唱而成為一個大型的、帶有當時所謂歌劇風格的、這樣一種清唱套曲用在教會之中,那麼Bach呢似乎非常喜歡用到這種新興的、路德教會的這樣一個曲種,Bach呢作品中我認為最大的出口,就是在這個教會的清唱套曲,但是注意到這個所謂在教會用的、極為屬於Bach在神學佈道上面,他絕對不退讓的這樣一個場域,所以我們看到的事實上在今天而言這類型的作品。Bach的清唱套曲可能是他作品中呢,相對起來比例上是最少演出的部分,這裡面呢當然有值得去玩味的地方,他寫了大概應該不下於三百首的清唱套曲,三百套等於如果嚴格講起來,就相當於三百齣像歌劇一樣規模這樣的作品,但今天呢可能常被演出的絕對不超過他的二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這樣的一種規模,除了教會的清唱套曲之外Bach呢也寫下一些其他教會的音樂包含所謂的Passions、Passions這個字不要把它混成英文的Passions,這個Passions是拉丁文的Passions等於受難的意思,Passions等於受難曲,這是在一些特殊的教會的日子,例如耶穌的、例如復活節或是聖誕節呢,特別在這個經文中呢,強調的是四部福音書的內容,也就是講述這個耶穌呢從出生到受難這一段的故事,以福音書為內容來寫作,類似我們之前所說的清唱套曲的一種方式,所以呢它包含了獨唱、這個宣敘調、詠唱調的這個二重唱,甚至呢還包含了整個大型的合唱曲,合唱曲這樣一個大型的作品,那麼Bach呢根據馬太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馬可福音都寫下了所謂的Passions受難曲,可以算是Bach的另外一些大型的教會作品,做為一個路德會的這個教堂樂師,其實Bach呢沒有機會寫作舊教、也是普世教會的教儀樂曲、也就是彌薩曲,也因此Bach的作品中,如果有彌薩曲、我們可以想見他可能在Bach的寫作中呢,只是為了一種個人所謂的創作、藝術創作所需要的一個挑戰,那麼以Bach唯一留下來的彌薩b小調彌薩這首作品為例呢,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樣的一個作品,它的形式以及它的篇福呢,都大到事實上絕對不適合實際彌薩的典儀中來使用,那麼Bach呢等於說寫作這樣的一個作品,為的是可能等於說對他自己創作的一種挑戰,當然對於當時在日耳曼地區,當然一些好比說........當然他本身是舊教的,Bach可以利用這樣的彌薩作品呢,提獻給等於說當時舊教的貴族,這是另外一種我們可以想像他創作動機可能性,那麼這些呢都可以算是Bach最重要的作品,我們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把Bach的這樣一個主要的作品、為各位同學來介紹,當然最重要的地方呢,就是我們需要多在我們的Playlist中來聆聽,那麼Bach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我們可以用......被埋葬了以後,最後又復活這樣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們有很趣的一種比較呢、就是把Bach幾乎是同年出生的另外一個日耳曼作曲家韓德爾來做一個比較,這兩位在事業上在作曲風格上,以及他最後作曲的結果,都有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呢他們在音樂史上、卻有一個很有趣的平行的狀況,我們下一節會繼續跟各位來介紹,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