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西洋音樂史(二) 第41講 梁樂章
by 梁樂章 2012-01-02 22:56:23, 回應(0), 人氣(3798)

41講筆記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看一下,所謂的浪漫主義第一個重要的樂種。這個樂種不是什麼大不了,我們看到是自有音樂以來就有這樣的樂種叫做歌曲,這種歌曲我們特別要強調的用一個字眼來形容,叫Lied德文歌曲的意思,為什麼要叫Lied是跟德國日耳曼民族浪漫主義文學以及音樂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聲樂這個歌曲不是所謂的數字低音伴奏或是其他的。整個浪漫主義相息相關的鋼琴做為組合,成為19世紀前半期所謂歌曲主要的樣式。當這樣的一個樣式,到今天也仍然是如此,我們姑且把這樣的歌曲,可以稱為藝術歌曲或者是德文藝術歌曲,的確這是所謂的浪漫主義很重要的一個表達出口。那麼當然這些歌曲在形式上可以是各種類型,從簡單的所謂的strophic forms,我們有一個歌曲有一段旋律,但是它可以配很多段的歌詞。strophic forms乃至於到通譜寫作,也是我們今天歌詞是一個散文式的,我們寫作樂曲、歌曲本身也是這樣一個散文式的表達,它沒有特殊的結構,我們叫做through composed。這種through composed有時由於歌詞的內容,甚至可以形成一個迷你的戲劇的表達。在19世紀末期的時候更開始有所謂流行歌曲和所謂藝術歌曲之別。我們之前講到歌曲,在19世紀浪漫主義推波助瀾出來之下,這裡所說的歌曲,不如說它叫Lied。德文歌曲Song這個字眼在德文叫Lied。在19世紀是最受矚目的歌曲形式,它的特色在日耳曼地區,我們看到它是:詩與音樂的結合、它更能迎合著浪漫主義的個人情感表達、而且往往它使用描述性的音像musical imagerymusical imagery 是靠著鋼琴這個樂器來操持、此外我們在19世紀日耳曼民族之下,浪漫主義還包含著很強烈的民族主義因素,所以它有包含許多民謠的元素。

    當然,這個歌曲德文的歌曲絕對不是在19世紀才有,在18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這樣一個傳統自有歌曲以來德文的歌曲就叫做Lied,我們在這裡特別指的所謂19世紀初期這樣一個Lied的一個寫作,在19世紀開始有特別的興盛。當然,我們看到在這個時候配合著所謂的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人寫作通常很喜歡寫作對於所謂的大自然的描摹,那麼而這些詩人在此時很喜歡從所謂的古典的傳統和所謂的民俗的傳統來找到他們的主題、元素。

    因此18世紀末期19世紀初期之間,詩人在寫作詩的時候,往往是一種ballad的方式敘式詩,我們一個詩是在描述一些故事這樣的一種內容,那麼在 ballad的內容之中,詩的表達有從旁述的方式和對話的方式交替出現,所以有他很強烈的戲劇的表達。至於他描摹的內容很迎合所謂19世紀浪漫主義的那種特質,就是那種浪漫的探險或者是一些所謂超自然的一些事件的一個描述,而這樣一個ballad敘述詩的這樣長度更鼓勵了作曲家,寫了比較長大的樂曲。

    往往不是一個歌曲能夠表達完全,那麼而形成所謂的Song cycles聯篇歌曲的方式,所以是一串歌曲把這整個所謂的ballad敘事詩,把他表達出來這樣一個現象,這樣一個表達方式可能是最早可追朔到貝多芬他的晚年作品─遠方的愛人,可以算是第一個我們可以具體看到的song cycles聯篇歌曲的寫作。

    而第一位以寫作這種德文歌曲 Lied著名作曲家就是我們在課前所放的 Franz Schubert他的歌曲, Schubert可以算是第一位所謂浪漫時期Lied的歌曲大師,Schubert生於斯,長於斯, 死於斯,道地維也納人,他的一個寫作,我們看到18世紀以降,所謂音樂天才的這樣一個表達方式。以驚人的速度寫作,單在1815年也就他17歲的時候,就寫了超過140首歌曲,在他短短不到30年的一生,事實上他就寫過超過600首的Lieder,加上erLied 的複數形,他許多歌曲都是以Schubert為中心的家庭音樂聚會,當時稱為所謂的 Schubertiad黨的一群人聚在一起。Schubertiad這樣一種音樂聚會中來發表,這樣一個發表其實並沒有特別所謂的經濟元素在裡面,不是我們今天表演有收入事實上這是一種純粹的家庭聚會。所以Schubert也因為這樣一生過著非常窮苦的生活,他一生也沒有真正的贊助者也未能有出版他的作品。Schubert活著非常短,只有31歲,再一次符合了我們說音樂家從18世紀以降的音樂家活的很短,從Mozart以降活的很短,死於窮困的一種情形。普遍浪漫主義的藝術家或者是音樂家的一個價值體系,他死的原因是因為梅毒而過世的,比較諷刺的是Schubert應該是一位homosexual者,卻死於我們一般的花柳病,這一點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

    我們從Schubert的歌曲的歌詞中,可以看到19世紀Lied它的一個高文學性的這樣一個特質,Schubert一個人就曾經寫了以Goethe歌德1819十九世紀德國最重要的文學家Goethe,所寫的詩維持寫作歌曲一共多達59首是來自Goethe 。那麼當然Schubert企圖讓音樂與文字同等地位彼此相互渲染,而不是音樂,尤其是鋼琴只是負責一個伴奏的地位,過去來講我們談到所謂的數字低音其實只是填充著一個單純的和絃,但是那麼在19世紀的鋼琴歌曲伴奏的時候他的地位絕對是詮釋烘托原來的詩意。那麼Schubert最好的一個作品,是以所謂的聯篇歌曲的方式出現,以當時的 Wilhelm Muller的詩作為歌詞寫下了 Die Schone Mullerin美麗的磨坊少女以及winterreise 冬之旅這兩齣所謂的聯篇歌曲集。

    至於在Schubert他的 Lied的形式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適用於歌曲形式他都有所引用最常見的看到第一個像民謠常見的這樣一個行式所謂的strophic分節體我們今天有許多段歌詞,但是我們配上一段音樂所以有第一段歌詞第二段歌詞跟大家所熟悉的這樣一個歌曲常見的,那麼可以算是這樣的一種方式,等於說用一個單純的音樂這樣一種氣氛來描述,敘述這樣一個多段的歌詞最有名的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Heidenroslein野玫瑰以及在聯篇歌曲中美麗的模仿少女中第一首Das Wandern也是以所謂的strophic分解體的方式來表達。

    當然更常見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稱為Modified strophic所謂的變體的分節體。基本上這個歌曲分為好多段的歌詞,但是在歌曲音樂的部份大致上在因為不同的歌詞的一個情節的改變稍微會做一些變動有名的例子,就像課前所聽到的Lindenbaum,大致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有a﹐乃甚至於有一個對應的樂段b﹐再回到a”,每一次a後面 a”表示或多或少是有一些些微的改變而不是完全不變的,所謂的strophic。我們不妨就來聽一下

    以上就是有名的Lindenbaum菩提樹,注意到鋼琴在這裡面是整個描述的一部分,它不只是伴奏的一個地位,注意到每個段落之間的一個銜接。前奏和尾奏的這樣一個氣氛烘托,鋼琴的地位被抬到跟聲樂類似的一個角色。

    那麼當然在Schubert的歌曲形式中,也有最普遍的所謂的三段體aba,好比說他最後的譜集Schwaneng esang天鵝之歌裡面的Atlas,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傳統的這種Bar from,它所採取的aab的一種方式,有名的Standchen小夜曲就是這樣的一個方式。特別注意到Schubert他很喜歡使用所謂的平行大小調的一個互換。這樣的一種現象,尤其在小夜曲,乃至於在菩提樹之中,我們都有看到這樣一個玩弄大小調互換的這種現象。

    最後一種我們常常看到,Schubert使用在他的歌曲之中的形式。我們通常把它叫做Through-composed。過去來講所有的牧歌,在原始的牧歌的一種寫作方式,通常也是所謂的Through-composed。所以我們今天詩本身並沒有特殊的反覆的結構,於是乎我們的歌曲也並沒有這樣的一個所謂的反覆結構,所以它基本上可以是abc 隨著歌詞的鋪陳,每一段都算是有新的音樂,那麼整個形成一種帶有敘事性,或者帶有戲劇化的一種效果。而這樣一種戲劇化,甚至還會加入像歌劇般的宣敘調或是詠敘調arioso這樣的一種方式。當然最有名的就是Erlkönig,我們通常把它稱為魔王這一首所謂的敘事歌ballad。這樣的一種敘事歌,敘事在黑夜中騎著快馬的父親載他的兒子的一個過程中,途中這個兒子感覺到魔王的迫近,用盡各種柔和甜美的聲音要誘惑他,小兒子在父親的懷裡非常的害怕,父親卻一無所知。所以這樣的一個同時,有旁白者、有鋼琴描述著馬蹄聲、有魔王的聲音、有父親的聲音、有小孩的聲音這樣的四個角色,這樣的一個描述,完全靠一個人來獨白,所以是非常困難,而且非常有趣的一種歌曲的一種方式。Schubert在這一首曲子中充滿這樣創新的風格,請各位同學在(playlist)中好好欣賞這首有名的Erlkönig   

    整個來講Schubert的旋律十分的Lyric抒情美好,那麼往往捕捉了詩意中的氣氛,許多旋律事實上簡潔帶有民謠風。好比說他的野玫瑰,有些旋律帶有甜美感傷的氣氛、好比說菩提樹、好比說他諸多的曲風,其實我覺得Schubert最常讓我感受到的是那種旋律中帶有甜美感傷的這樣的一個氣氛。當然也有一些旋律帶有敘事性這種戲劇效果,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魔王。

    那麼Schubert獨樹一格的地方,特別是在他的鋼琴伴奏的地方。鋼琴伴奏多麼像野玫瑰這樣一個簡單的伴奏,到複雜的戲劇效果都有,那當然伴奏在這裡,絕對不只是像過去那樣,數字低音的和弦填充,它反映出詩的這樣種種情形,對整個氣氛的營造都有很強烈的力量。

    當然整個來講Schubert利用整個合聲,作為他鋪陳音樂、渲染音樂最重要的這樣一種工具,他利用和聲強化歌詞。當然,因為歌詞的不一樣,那麼他的和聲運用也有極為鮮明的不同。在要表達一個很單純的年輕人的這樣的一種喜悅,那麼堅決的這樣的情形,他往往只用很簡單的幾個和弦。那麼要製造那種悲與喜之間的一個朦朧化,他喜歡使用大小調的這樣一個所謂的變化互換。當然比較複雜的戲劇轉調,可以看到他運用在比較戲劇化的歌詞之中。Schubert特別喜歡(third rather),轉調到3度而不是我們通常習慣的所謂5度音,這樣的一個特質,也算是他的那麼一個註冊商標。這也形成將來所謂浪漫時期的作曲家常用的手法。Schubert對於和聲的運用,對後世整個來講都影響非常大。

    接下來我們就來聽Schubert1814年所寫的Gretchen am SpinnradeGretchen是浮士德裡面的女主角,那麼她在紡車旁,一邊紡織一邊想著這個Faust。我們特別注意到鋼琴的這樣一個伴奏、前奏,讓你感受到紡車在轉動的一種效果,左手的低音模仿著滾輪踏板,這樣一個整個16分音符,也感受到Gretchen自己內心深處的激動,整個歌曲的結構利用反覆,一開始詩的一開始的一行的反復,製造某種程度的rondo的一種效果。整首曲子的和聲特別無終止感,始終聽不到一個很清楚的終止式。這樣一個無終止感的和聲,與Gretchen的心情相互輝映。當Gretchen想到她愛人的吻時,整個鋼琴停止,當她恢復平靜的時候,紡車又恢復轉動。這樣一個很細緻的效果,都在這一首Gretchen am Spinnrade。那麼這樣的一個很清楚的捕捉到原詩的主角,她這樣的心情的曲子Gretchen am Spinnrade。這首曲子事實上是寫在Schubert僅僅大概在1615歲的時候,我們看到他的一個,所謂天才早熟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