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19講 99110363 戴呈安
by 嚴瑞祥 2011-04-16 07:46:44, 回應(0), 人氣(2078)

改革

 

Ein feste Burg是有名的宗教改革者Martin Luther馬丁路德他親自所寫的一首crow德文的眾讚曲或者德文的聖詠曲,我們大家對於這段歷史都並不陌生,從十六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在日耳曼地區的Martin Luther馬丁路德開始的一連串的宗教改革,影響了普世教會的大分裂,也形塑了1520年到1550年音樂的改變。

在此之前我們所談論的大部分都是教會的音樂,教會的音樂基本上都是在一個普世教會或者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架構下。雖然在14世紀起教會一直都會有一些紛爭,甚至有分裂的一個現象,但是這樣的一個情形到了16世紀,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徹底改變,就是所說的「宗教改革」。

Protest and Counter,在英文中所謂的新教徒其實是從Protest抗議者,指的是日耳曼地區這些對於原來教廷教皇的抗議,這個抗議不只是宗教的一個抗議甚至還有包括統治的一個抗議,這是一個抗議的時代,也考驗著當時們人的對應能力,Protest and Counter宗教的改革與其對應是當時的課題。

有名的藝術史學家肯尼史考克常常會把十六世紀初的時代的兩幅畫對應一個由當時教皇底下的重要畫家Raffaello Sanzio拉斐爾所畫的一個Cardinal紅衣主教的畫像,相對於日耳曼地區的Durer所畫的Oswald的一個人像,從這兩幅對比之間所看到的人之間的感覺,從Raffaello Sanzio拉斐爾所畫的Cardinal看到的是一個安逸、和諧、愛好藝術也或許藏有一些迂腐內在的情形,當我們要評斷誰是比較文明的時候這將是一個較於文明的一個臉龐,相對起Durer所畫的Oswald可以看到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緊張也充滿了精力也帶有一種勇敢的精神與領袖的魅力,這也對於舊的世紀舊的文化帶來了一個新世紀的現象跟改變。

1520年代開始有教皇的文藝復興也可以說是Medici梅蒂奇家族的正是結束,也開始進入到了另外的一個世代,過去的一些美好的我們認為的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在所謂的宗教改革運動中往往被一些暴民殘酷的銷燬,當然銷燬原因的理由往往是基於信仰,他們認為絕對正確的方式去摧殘過去人的藝術的珍品,而今天的我們想當然會覺得惋惜,然而歐洲的文明往往也來至於這樣的不斷變動下才有現在的歐洲。

 

反抗者(新教徒)

 

十九世紀期開始,從Martin Luther馬丁路德開始的對歐洲普世教會的反抗、分裂,大致上有三個大宗第一個就是從日耳曼地區到德國地區與北邊的Scandinavin維亞半島也就是現在芬蘭地區是路德教派、路德會,那麼從瑞士開端到部分的英國地區是Calvinist喀爾文教派,還有英國本身的Church of England英國國教派,大致分為這三大宗,所謂的一個宗教改革與新教的形成,對於音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然也是教儀的音樂開始有很重大的變化,過去教會的音樂一直都是都是音樂發展最重要的溫床,在所謂的宗教改革後,新教開始有了新的方向,且發展方向都是與過去的教皇教會所珍惜的這些成就往往都是大相逕庭的,所以對於未來音樂的影響可是深遠的。

 

Martin Luther對於音樂的發展

馬丁路的原本是在德國Lutherstadt Wittenberg路德城維滕貝格大學的神學院的教授,在他信仰的反省中認為神的救贖是靠著「信仰」,及所謂的「因信稱義」而非靠在世的良善行為,這跟當時普世教會中很普遍的「好好行善事,會神做事」才會得到救贖的「因行為而稱義」看法十分不同。

 

他也認為在當時的普世教會有許多行事已背離了聖經所說的一切了,甚至他也羅列出95大條對於當時教宗與普世教會行為的疑義和爭執。

95點疑義的也拜印刷術之賜,被大量的印刷使馬丁路德信念遠播各地,普世教會開始重視身名大噪的馬丁路德,要求把被指控疑義給取消,馬丁路德卻拒絕要求而被逐出了教會。

這樣的逐出影響了整個北德地區這些在神聖羅馬帝國之下的親王們也離開了羅馬教會的統治,自己成立了自由獨立的教會系統加入了路德教會。

路德教會在基本的教儀之中使用地方化來貼近信大眾信徒,讓信徒回到聖經使信仰直接從聖經中獲得,這樣的一個觀念與原來的普世教會系統的繁複禮節中解放了。

 

音樂在路德教會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丁路德有特別稱讚過「Josquin是所有音符的主人」,馬丁路德認為音樂在教會的崇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路德教會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非常豐富的音樂表現,也希望佈道也能說地方話,大部分的教儀也與普世教會並無大異,有專業訓練的詩班能用較難拉丁文的教儀和複調音樂,但相對起來比較小的教會會使用路德版的德文彌撒,這德文彌撒基本上是用原來羅馬教會的拉丁文彌撒來改編的德文聖歌,他們稱「chorales」,chorales意思是大家一起來唱的合唱。

 

這合唱是用馬丁路德寫出的簡單旋律要讓大家一起齊唱的聖歌,基本上不是多聲部的,多為無伴奏、齊唱的方式,與普世教會相形之下比較不隆重也比較不精緻,可是這在當時來說是讓大眾都能參與最好的方法,但後來漸漸的後來也開始也有管風琴的伴奏,甚至如果教會有詩班的話會以四聲部的形式來與大家齊唱,常常一連會唱好幾首的chorales,我們也把chorales翻譯成聖詠曲、眾讚曲,有相當多的chorales都是出自路德之手。

 

這樣所謂新的教儀新的音樂它不是憑空而來的,這些chorales有時是來自既有的gregorian chant,也有採用既有的德文禱告歌曲來進入所謂的chorales裡面,當然也有來自許多的世俗歌曲來寄調。

 

Chorales
 

" style="color: rgb(102, 102, 255); text-decoration: none; ">Ein feste Burg 「神是我堅固的堡壘」是Maruin Luther所寫的旋律歌詞採詩篇的第46篇經文作為歌詞主要的內容為讚美神的詩詞詩篇就是讚美神的歌曲翻譯的德文教歌按照德文的歌詞作為教歌到今天仍有許許多多的版本。

" target="_parent" style="color: rgb(102, 102, 255); text-decoration: none; "> 

Puly phonuc  複調聖詠曲僅僅使用在家庭中,教會使用是會眾是齊唱,教會有詩班4聲部,更多聲部的合唱曲,就會多段歌詞交替使用,聖詠的旋律是作曲的基礎,之後許許多多宗教歌曲形式,作為複調化基礎來使用,聖詠旋律放在最高音的聲部,既有的旋律作為複調基底,其他作為和旋聲部伴奏,3聲部或更多聲部會眾或詩班交替,至今仍被沿用。

 

John calvin  瑞士人是日耳曼之外新宗教改革最大的新教,Calvin 要求追隨著,必須進前、正直、辛苦工作的生活,在荷蘭地區新教徒,在英國長老教會屬Calvun教派,在教會改革充滿極端方式,包括藝術品,幾乎完全毀滅\,一切使用最嚴峻的表達方式,對普世教會教堂充滿異化,沒有任何裝飾,在音樂的要求上,更直接、更簡單方式,認為會眾一起唱聖歌,可以將崇拜、信仰、禱告按聖經的詩篇來寫聖詩,以詩篇寫更有旋律的聖詩集。

 

Anthen 英國國教教會聖歌,大致上聖歌來自聖經及共同祈禱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為英文共同祈禱本,用於結婚前的宣示,或是死後用的祈禱本。 Fullanthem-獨伴奏複調、獨唱加上管風琴伴奏情形。

 

William Byrd 16世紀後半期普世教會信徒,是皇家御用音樂家,有獨家寫作出版音樂的專利權,寫出相當多的彌撤曲很與世俗樂曲、模仿樂曲,作品風格從4聲部到6聲部最為普遍。

16世紀在英國延續著,新舊教的分離,教會音樂的改變,在英國複調合唱的傳統,教會詩班教會合唱團都來自英國,是英國的傳統。

 

回到 Josquin

文藝復興時代在義大利威尼斯Josquinb仍延續著4聲部作曲的主流,後面作曲家以5聲、68聲到10聲部,對比的效果,多的聲部分二組對唱的方式,非常有趣,以雙拍為主流,使用模仿的方式,變的比較自由,仿作彌轍為主流,基底來自複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