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高義展 > 未分類
「中華臺北」或「中國臺北」?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執行長兼任助理教授 張蜀誠
by 高義展 2017-10-09 13:12:02, 回應(0), 人氣(818)

轉載自清流雙月刊106年9月號

 

「中華臺北」或「中國臺北」?

談我國稱謂遭擅改之中共企圖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執行長兼任助理教授 張蜀誠

 


2017年4月,在兩岸關係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媒體《中央電視臺》在播報時,突然改變過去對我國代表「中華臺北」的稱謂,而以「中國臺北」稱呼我方團隊及選手。由於此事並非單純意外事件,因為其他大陸媒體也全部跟進;同時,也並非首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本文主張,唯有爬梳北京對臺國際戰略歷史脈絡,才能深入理解中國大陸此舉在對臺政策外交的策略,進而認清我國國際結構上的挑戰。

前言

2017年自411日,大陸官方媒體《中央電視臺》報導我國代表隊參與江蘇省所舉行第23屆亞洲桌球錦標賽時,將過去「中華臺北隊」的稱謂全改成「中國臺北隊」。隨即,其他大陸媒體也全部跟進,部分媒體甚至宣稱「這是一種重大信號!」儘管國際性組織中有關我國稱謂所引發的問題,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並非首次,但北京此舉仍引發臺灣朝野關切,在網路上更是一片罵聲。

有關我國體育代表隊稱謂問題,兩岸在1989年簽署中文名稱協議,只要是臺灣的運動團隊和組織,在大陸所舉辦的正式運動賽會中,官方文件的中文名稱就是「中華臺北」。不過協議書並未規範大陸媒體作法,因此陸媒一直以來仍沿用「中國臺北」稱謂,惟因此多次引發臺灣方面的抗議。直到20085月北京奧運會開始,由於兩岸關係改善,陸媒才逐漸使用「中華臺北」稱謂。因此,此次中國大陸官方媒體更改我國代表隊稱謂事件究竟是單一例外事件,抑或北京當局對臺再度施以國際戰略之環節?實值得我們審慎客觀探究。

在前揭我方桌球代表隊遭更改稱謂事件之後,51日,中國大陸代表團在澳洲伯斯所舉行的國際鑽石認證機制「金伯利進程」年度大會中,竟將我國代表團趕出場;隔日,大陸《環球時報》還稱蔡總統為「省長」。此外,即將於2018422日舉行的倫敦馬拉松網路報名系統中,臺灣參賽民眾報名時發現是以「臺灣,中國之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列示為我國名。顯見,中國大陸的舉動並非偶發或意外事件,而是基於其現階段對臺國際外交戰略指導方針下的具體作為。

從歷史脈絡分析「中國臺北」稱謂事件

中共在1949年建政之後,隨即展開全面排除中華民國的工作,其中,在奧運會及各世界級大大小小的國際賽會,就是其重要目標。由於韓戰後國際開始展開對中共以軍事攻臺之壓制,因1953年是韓戰結束的一年,中國大陸便於1953年向國際奧會提出其為代表中國的唯一政府,企圖透過國際社會來擠壓臺灣生存空間,國際奧會必須承認並排除已不具代表性的臺灣代表中國,由於當時未能達成目的,北京便於1959年宣布退出國際奧會,直到1979年才又正式加入成為國際奧會會員。

國際奧會的態度是希望兩岸都能參加,但臺灣需要改名稱,當時並傾向以「臺灣」為名,不過時任總統蔣中正並未同意。另一方面,大陸當時急於進入國際奧會,由鄧小平拍板,恢復奧會席位優先,可以特許臺灣體育組織以一個地方機構留在國際奧會,前提是不得冠以「中華民國」字樣,以及不得使用國旗、國歌及任何代表「中華民國」的象徵。

當時國際奧會便就臺灣名稱及旗歌問題以通訊投票方式通過臺灣必須改名,成為全球首例,最終,由前總統蔣經國拍板定案,提出「Chinese Taipei」這個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的名稱。接著於1981323日,臺灣與國際奧會簽下協議書,確定英文名稱及旗歌。此後,「中華臺北」便成為我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彈性稱謂,之後如國際民航組織(ICAO)、世界衛生大會(WHA),如果不使用「中華臺北」名稱就無法參與國際組織之開會,這是我方不得已也無法不面對的國際現實問題。

在兩岸進入大陸對臺和平統戰,與臺灣開放兩岸民間交流時期,雙方於198946日簽下協議書;臺灣運動團隊及組織在大陸境內參加正式國際賽會的中文名稱,官方正式文件一律使用「中華臺北」。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未規範正式官方文件以外之使用方式,因此,大陸媒體仍慣用「中國臺北」。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大陸媒體就曾將臺灣代表隊稱為「中國臺北」而非「中華臺北」,而引發臺灣各界抗議有矮化之嫌;後於當年7月下旬,大陸媒體便陸續將稱呼改回「中華臺北」,平息爭議,也釋出對臺善意。

兩岸關係不佳,對臺灣的國際空間會有不利的影響,以2016年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為例,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直至會議前2週才收到邀請函,且當中添加《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及「一中原則」等文字,而這些打壓臺灣國際參與空間的動作,顯係來自中國大陸。

此次政黨輪替以來,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ICPO)等機構,我國全被拒於門外;至於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我方同樣在大陸杯葛下,亦無法以「中華臺北」作為觀察員名義出席;尤有甚者,於6月13日大陸與巴拿馬建交,終止我方與巴拿馬的百年邦交,其在國際間欲孤立臺灣之企圖更昭然若揭。

在對我國代表隊稱呼上,從大陸媒體報導可知,在2017410日之前,《央視》的稱呼還是「中華臺北隊」,但從今年4月11日開始,均改稱為「中國臺北隊」。此外,我方「世界球后」戴資穎在新加坡超羽賽最終戰,也被新華社冠上「中國臺北」;而且不只《央視》新聞改變稱謂,《新華網》及其他大陸各媒體的官方微博微信發布戰果時,也都改稱為「中國臺北」,在轉播比賽實況時,右下角的隊名標識,也全都更改。另更值得注意的是,除運動賽會的團隊名稱之外,其他領域的名稱也都受到波及:在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網站上,每月所公布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裡,臺灣標注由最開始標注的「臺灣臺北」(TaipeiTW),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TaipeiCN)。

對於改名事件,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受訪時指出,這類事件過去在陸媒報導臺灣體育賽事時常有,不需要過度解讀;不過,面對近期兩岸關係不佳,相信大陸對臺灣的國際空間也不再寬容,恐怕今後臺灣在國際體壇上的空間會更被打壓。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也認為,陸媒片面變更我方名稱,顯示當兩岸欠缺互信時,大陸對臺政策更會傾向壓制性作法。

結語

大陸不願正視中華民國主權存在事實,並在國際上持續藉著打壓與杯葛,並未因為作法上的彈性而有任何改變。我方外交部對於此次陸媒再度以「中國臺北」稱呼我國代表隊與選手事件就表示:「大陸在我國際參與及相關外交場合上從未放棄對我進行阻撓與干擾。」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指出,這種單方面改變我們的名稱,「我們絕對不能接受,必須要表達抗議及不滿,臺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此次事件並非首次發生,依北京對臺國際戰略的一貫脈絡,推測此次事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國也絕不接受這樣的稱號

1949年迄今,隨著大陸綜合力量的強大與擴張,可以對臺施展其國際戰略的籌碼與能力愈來愈多,預估其所將遭遇到的國際阻礙愈來愈少;誠如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也是《歷史終結論》聞名學界的法蘭西斯福山教授於4月接受《聯合報》系專訪時指出,現在大陸國力強大之後,是否會對臺灣更加不利,才是更值得我們憂心的。

大陸已崛起成為全球強權,不僅引起國內外與兩岸學者專家的憂慮,美國學界甚至還掀起所謂「棄臺論」的主張與辯論。因此,如何堅持我政府兩岸政策立場的同時,能夠讓大陸回到兼顧外交立場與兩岸關係的善意與彈性狀態,是未來我國極其嚴峻的挑戰,不可不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