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學生專區 > 討論區 > 討論
請問有學長姐知道~民事訴訟法(二)期中的考試是要考什麼嗎?
1樓
因為4/9日加無人可待班所以無法去上課,請知道的學長姐們能給我個方向嗎?
2樓
 
雖然我4/9也沒有上課﹐但其中考應該都是考這個哦!記得下載!
 
民事訴訟法(二)100.03.19大面授講綱

楊 富 強

問題研討:

一、  下列情形甲可否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抑或第三人異議之訴?

(一) 債權人乙以甲積欠信用卡簽帳款新臺幣(下同)30萬元為由對甲聲請發支付命令,甲於接獲支付命令後未於法定期間提出異議,乙即持已確定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向甲聲請強制執行,甲遂以該信用卡確係遭第三人丙冒名申辦為由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該強制執行程序,有無理由?

(二) 甲於駕車之際不慎與乙發生車禍,致乙死亡,甲隨即與自稱為乙之配偶丙及其子丁在派出所成立民事和解,除強制險160萬元,甲允諾另行賠償90萬元,並簽發100630日到期之本票一紙交由丙、丁收執。嗣經檢察官調查結果,本件車禍乙應負全部過失責任,甲並無肇事責任,且丙、丁並非乙之配偶及兒子,僅係其同居人及私生子。甲隨即向丙、丁催討欲索回該紙本票,丙、丁不允,並隨即法院聲請本票裁定後,持該本票裁定對甲聲請強制執行,甲即起訴請求撤銷該強制執行程序,有無理由?

(三) 甲與乙、丙三人成立合夥,每人出資200萬元共同經營「空大餐廳」,詎因丙前曾擔任友人之連帶保證人而遭連累,銀行遂持執行名義查封執行「空大餐廳」中丙之出資額200萬元,甲即起訴請求撤銷該強制執行程序,有無理由?甲、乙應否一同起訴?

(四) 甲之父丙於99年初死亡後,甲為唯一之繼承人且未拋棄繼承,其父丙僅遺有與他人公同共有之土地一筆,如就全體公同共有人之內部關係計算,甲之父丙就土地之持分價值約值100萬元。此時,債權人乙即以新修正民法第1148條第2項之規定,認甲應以其繼承所得遺產為限,即以100萬元之限度內償還其被繼承人丙積欠乙之債務為由,聲請查封扣押甲之薪資,甲則認上開民法規定所謂:「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係指債權人乙僅能查封扣押丙與他人公同共有之土地,始符「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之法意,甲即起訴請求撤銷該強制執行程序,有無理由?

參考資料:

民事訴訟法

  508 條  (聲請支付命令之要件)

            債權人之請求,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

            ,得聲請法院依督促程序發支付命令。

            支付命令之聲請與處理,得視電腦或其他科技設備發展狀況,使用其設備

            為之。其辦法,由司法院定之。

 

  509 條  (聲請支付命令之限制)

            督促程序,如聲請人應為對待給付尚未履行,或支付命令之送達應於外國

            為之,或依公示送達為之者,不得行之。

 

  512 條  (法院之裁定)

            法院應不訊問債務人,就支付命令之聲請為裁定。

 

  515 條  (支付命令之送達期限與撤銷確定證明)

            發支付命令後,三個月內不能送達於債務人者,其命令失其效力。

            前項情形,法院誤發確定證明書者,自確定證明書所載確定日期起五年內

            ,經撤銷確定證明書時,法院應通知債權人。如債權人於通知送達後二十

            日之不變期間起訴,視為自支付命令聲請時,已經起訴;其於通知送達前

            起訴者,亦同。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之一部。

 

  516 條  (提出異議之程式)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之全部或一部,得於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不

            附理由向發命令之法院提出異議。

            債務人得在調解成立或第一審言詞辨論終結前,撤回其異議。但應負擔調

            解程序費用或訴訟費用。

 

  519 條  (異議之效力)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於異議範圍內

            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或聲請調解。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之一部。

 

  521 條  (支付命令之效力)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未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與確定判決

            有同一之效力。

            前項支付命令有第四百九十六條第一項之情形者,得提起再審之訴,並以

            原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

 

  496 條  (再審事由)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明不服。但當

            事人已依上訴主張其事由或知其事由而不為主張者,不在此限:

            一、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

            二、判決理由與主文顯有矛盾者。

            三、判決法院之組織不合法者。

            四、依法律或裁判應迴避之法官參與裁判者。

            五、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者。

            六、當事人知他造之住居所,指為所在不明而與涉訟者。但他造已承認其

              訴訟程序者,不在此限。

            七、參與裁判之法官關於該訴訟違背職務犯刑事上之罪者,或關於該訴訟

              違背職務受懲戒處分,足以影響原判決者。

            八、當事人之代理人或他造或其代理人關於該訴訟有刑事上應罰之行為,

              影響於判決者。

            九、為判決基礎之證物係偽造或變造者。

            一○、證人、鑑定人、通譯、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經具結後,就為判決基

               礎之證言、鑑定、通譯或有關事項為虛偽陳述者。

            一一、為判決基礎之民事、刑事、行政訴訟判決及其他裁判或行政處分,

               依其後之確定裁判或行政處分已變更者。

            一二、當事人發現就同一訴訟標的在前已有確定判決或和解、調解或得使

               用該判決或和解、調解者。

            一三、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

               較有利益之裁判者為限。

            前項第七款至第十款情形,以宣告有罪之判決或處罰鍰之裁定已確定,或

            因證據不足以外之理由,而不能為有罪之確定判決或罰鍰之確定裁定者為

            限,得提起再審之訴。

            第二審法院就該事件已為本案判決者,對於第一審法院之判決不得提起再

            審之訴。

  

第 736 條  (和解之定義)

            稱和解者,謂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之契約。

 

第 737 條  (和解之效力)

            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

            力。

 

第 738 條  (和解之撤銷-和解與錯誤之關係)

            和解不得以錯誤為理由撤銷之。但有左列事項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和解所依據之文件,事後發見為偽造或變造,而和解當事人若知其為偽

                造或變造,即不為和解者。

            二、和解事件,經法院確定判決,而為當事人雙方或一方於和解當時所不知

                者。

            三、當事人之一方,對於他方當事人之資格或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而為

                和解者。

 

第 88 條    (錯誤之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之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

            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

            者為限。

            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其錯誤,視為意思表示

            內容之錯誤。

 

第 89 條    (傳達錯誤)

            意思表示,因傳達人或傳達機關傳達不實者,得比照前條之規定撤銷之。

 

第 90 條    (錯誤表示撤銷之除斥期間)

            前二條之撤銷權,自意思表示後,經過一年而消滅。

 

第 1148 條  (限定繼承之有限責任)

            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

            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民國 98 年 06 月 10 日  第 1148 條  立法理由

      一、第一項未修正。

      二、現行民法繼承編係以概括繼承為原則,並另設限定繼承及拋棄繼承制度。九十

          七年一月二日修正公布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條第二項復增訂法定限定責任之規

          定,惟僅適用於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情形,故繼承人如

          為完全行為能力人,若不清楚被繼承人生前之債權債務情形,或不欲繼承時,

          必須於知悉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向法院辦理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否則將概

          括承受被繼承人之財產上一切權利、義務。鑑於社會上時有繼承人因不知法律

          而未於法定期間內辦理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以致背負繼承債務,影響其生計,

          為解決此種不合理之現象,爰增訂第二項規定,明定繼承人原則上依第一項規

          定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惟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僅須以因

          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以避免繼承人因概括承受被繼承人之生前債

          務而桎梏終生。

      三、原條文第二項有關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

          務僅負有限責任之規定,已為本次修正條文第二項繼承人均僅負有限責任之規

          定所涵括,爰予刪除。

      四、繼承人依本條規定仍為概括繼承,故繼承債務仍然存在且為繼承之標的,僅係

          繼承人對於繼承債務僅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故繼承人如仍以其固有財

          清償繼承債務時,該債權人於其債權範圍內受清償,並非無法律上之原因,

          故無不當得利可言,繼承人自不得再向債權人請求返還。併予敘明。

 

第 1153 條  (債務之連帶責任)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

            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按其

            應繼分比例負擔之。

 

第 1171 條  (分割之效力(四)連帶債務之免除)

            遺產分割後,其未清償之被繼承人之債務,移歸一定之人承受,或劃歸各

            繼承人分擔,如經債權人同意者,各繼承人免除連帶責任。

            繼承人之連帶責任,自遺產分割時起,如債權清償期在遺產分割後者,自

            清償期屆滿時起,經過五年而免除。

強制執行法

第 12 條    (聲請及聲明異議)

            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或對於執行法官、

            書記官、執達員實施強制執行之方法,強制執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

            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聲明異議。但強制

            執行不因而停止。

            前項聲請及聲明異議,由執行法院裁定之。

            不服前項裁定者,得為抗告。

 

第 14 條    (債務人異議之訴(一))

            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得於強

            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以裁判為執行

            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實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者,亦得主張

            之。

            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

            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

            提起異議之訴。

            依前二項規定起訴,如有多數得主張之異議原因事實,應一併主張之。其

            未一併主張者,不得再行提起異議之訴。

 

第 15 條    (第三人異議之訴)

            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

            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債務人亦否認其權利時,並

            得以債務人為被告。

非訟事件法

  194 條  (本票強制執行事件之管轄法院)

            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三條所定執票人就本票聲請法院裁定強制執行事件,由

            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

            二人以上為發票人之本票,未載付款地,其以發票地為付款地,而發票地

            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發票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

 

  195 條  (偽造或變造本票確認之訴之提起及其效力)

            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得對執票

            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

            發票人證明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但得依

            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執行,亦得依發票人聲請,許

            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

            發票人主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一項之規定者,法院

            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制執行。

 

 

最高法院見解

72年度台上字第4271號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未於法定期間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與確定判決有                同一效力,為民事訴訟法第五百二十一條所明定。果如被上訴人所稱上訴                人已聲請發支付命令後,並據以聲請台中地院強制執行,則除得依法對此                支付命令聲請再審外,殊無另行訴請確認該命令所命給付金額上訴人之債                權不存在之餘地。

 

93年度台上字第1432號

確定之支付命令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凡確定判決所能生之既判力及                執行力,支付命令皆得有之,當事人不得就該法律關係更行起訴。而確定                判決所生之既判力,除當事人就確定終局判決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

,不得更行起訴或為相反之主張外,法院亦不得為與確定判決意旨相反之                裁判。否則將使同一紛爭再燃,即無以維持法之安定,及保障當事人權利

、維護私法秩序,無法達成裁判之強制性、終局性解決紛爭之目的。本件                上訴人以其對被上訴人有佣金債權存在,經聲請新竹地院准許核發支付命                令,被上訴人收受該支付命令後,未於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已                生與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為原審合法認定之事實。則被上訴人依「侵權                行為」或「不當得利」為本件請求之法律上依據,雖與確定支付命令之「

佣金債權請求權」為不同之訴訟標的,而無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惟就                兩造間確定有「佣金債權存在」之事實,依上說明,被上訴人已不得再為                相反之主張,法院亦不得為與該確定支付命令意旨相反之裁判,否則即違                反該確定支付命令之既判力。

65年台上字第2920號判例

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定第三人異議之訴,以排除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                為目的,故同條所謂強制執行程序終結,係指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                程序終結而言,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程序,須進行至執行名義所載                債權之全部或一部,因對於執行標的物之強制執行達其目的時始為終結。

 

97年度台抗字第355號

公同共有物未分割前,公同共有人中一人之債權人,雖不得對於公同共有                「物」聲請強制執行,而對於該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之「權利」,得請求                執行,已經司法院院字第一0五四號(二)解釋在案,該解釋既未區分一

般公同共有及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之權利,復未限縮於僅為「查封」之執行

,且債務人因繼承而取得不動產公同共有之權利,如可依其應繼分估算出

潛在之應有部分,並非不能比照或類推適用對於不動產之執行方法換價,

則遽將相對人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不動產權利之「拍賣」執行排除在上開解

釋適用範圍外,非無不適用該解釋之違誤。

88年度台上字第1246號

共有物在分割之前,如經共有人中一人之債權人聲請法院強制執行者,已                屬侵害其他共有人之權利。此種情形,共有人之共有權對執行標的共有物

,即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該共有人自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之                規定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故合夥人中一人之債權人就未分析而屬公同                共有之合夥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時,其他合夥人亦應得依上開規定提起異議                之訴,以排除執行債權人對合夥財產之強制執行。

 

98年度台上字第1899號

查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之債務人異議之訴,須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始得提起。所謂消滅債權人請求之事由,例如清償、提存、抵銷、免除、混同、債權讓與、債務承擔、更改、消滅時效完成、解除條件成就、契約解除或撤銷、另訂和解契約,或其他類此之情形。所謂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例如債權人同意延期清償、債務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等。

 

97年度台上字第2653號

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規定,債務人異議之訴須主張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                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始得為之。所謂有消滅債權人請求之事                由,係指足以使執行名義之請求權及執行力消滅之原因事實而言。又債務                人所主張消滅或妨害債權人請求之事由,須係發生在執行名義成立之後者                始得為之。若主張之事由在執行名義成立之前即已存在,則為執行名義之                裁判,縱有未當,亦非異議之訴所能救濟,亦即如係以裁判為執行名義時

,其為異議原因之事實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前者,縱該為執行名義                之裁判有何不當,即與異議之訴之要件不符,即不得提起。

 

69年度台上字第3989號判例

准許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如經債務人以本票係偽造而提起確認該債權不                存在之訴,獲得勝訴判決確定時,應認原執行名義之執行力,即因而消滅

。若尚在強制執行中,債務人可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二條規定聲明異議。

與同法第十四條所謂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

生之情形有別,債務人自無由依該條規定提起異議之訴。

 

92年度台上字第2138號

按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                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                前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第二項固定有明文,惟該項之修正                意旨,在於無實體上確定力之執行名義,因未經實體上權利存否之審查,                債務人實無抗辯之機會,乃就此項執行名義成立前,所存實體上權利義務                存否之爭執,許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以謀救濟。即債務人就實體上權                利義務之存否,在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尚得提起異議之訴。倘未於該強                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加以爭執,依該執行名義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始成為終                局之執行,以求程序之安定。準此,得依此項規定提起異議之訴者,應限                於依非訟事件程序審查而許可對之強制執行之債務人,如准許拍賣抵押物

、准許本票強制執行等可為終局執行名義之裁定所載之債務人,始足當之。

 

44年台上字第721號判例

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謂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係                指對於執行標的物有所有權、典權、留置權、質權存在情形之一者而言。

占有,依民法第九百四十條之規定,不過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自                不包含在內。(68年台上字第3190號判例同此旨

 

77年台抗字第143號判例

限定繼承之繼承人,就被繼承人之債務,唯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            。故就被繼承人之債務為執行時,限定繼承人僅就遺產之執行居於債務                人之地位,如債權人就限定繼承人之固有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應認限定繼                承人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之第三人,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                強制執行程序。

 

98年度台抗字第1001號

按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                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其立法意旨,在於藉應有部分之出賣

,為第三人買受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時,承認其他共有人享有優先承買權,                以減少共有人之人數,簡化共有關係,促進不動產之有效利用。此項優先               承購權係屬法定形成權之性質,自不容許任意予以剝奪而於民法繼承編                九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修正施行前,限定繼承之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

務,唯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故就被繼承人之債務為執行時,限                定繼承人僅就遺產之執行居於債務人之地位,其餘之財產屬固有財產,應                認限定繼承人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所指第三人。執行法院之拍賣,性質                上為買賣之一種,於執行拍賣共有土地應有部分,義務人於執行中死亡,                倘限定繼承人中,同時為該土地分別共有人時,該分別共有人對於該土地                應有部分遺產之執行,仍有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所定之優先承                購權。

 

98年度桃簡字第893號

繼承在民法繼承編中華民國 98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施行前開始,繼承人                對於繼承開始以前已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由其繼續履行債                務顯失公平者,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繼承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                事由或未同居共財者,於繼承開始時無法知悉繼承債務之存在,致未能於                修正施行前之法定期間為限定或拋棄繼承,且由其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                公平者,於修正施行後,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民法繼承編施行                法第 1 條之 3 第 2 項、第 4 項分別定有明文。核上開條文之修正係為                兼顧保護債權人及繼承人之權益,於特定條件下,繼承人得以「所得遺產                為限,負清償責任」,而減輕其責任。又此有限責任,係採「人的有限責                任」,而非「物的有限責任」。從而,繼承人就被繼承人之債務,仍為債                務人而非第三人,繼承人應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為救濟。

 

民事訴訟法(二)100.04.09大面授講綱

楊 富 強

*請同學於第二次大面授時仍須攜帶第一次大面授之講綱資料到課。

強制執行法

第 18 條    (執行之停止)

            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

            定。

釋字第403號(85.05.24)

解 釋 文:民事強制執行須依執行名義為之。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於一定情形下,法院因債務人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債務人本此裁定所供擔保,係以擔保債權人因債務人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不當可能遭受之損害得獲賠償為目的,已兼顧債權人與債務人之權益,並非增加債務人之額外負擔,此與債權人聲請民事強制執行須依執行名義為之有所不同,與憲法第七條規定,尚無牴觸

 

釋字第182號(72.08.26)

解 釋 文: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乃在使債權人之債權早日實現,以保障人民之權利。最高法院六十三年度台抗字第五十九號判例,認債務人或第三人不得依假處分程序聲請停止執行,係防止執行程序遭受阻礙,抵押人對法院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主張有不得強制執行之事由而提起訴訟時,亦得依法聲請停止執行,從而上開判例即不能謂與憲法第十六條有所牴觸。

 

87年度台抗字第164號

按非訟事件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雖規定:「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

造者,應於接到前條裁定(准許本票強制執行裁定)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

內,對執票人向為裁定法院提起確認之訴。」但逾二十日起訴者,僅無同

法條第二項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規定之適用,非謂不得起訴,是該二

十日並非不變期間。且准許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性質上屬非訟事件,初

無確定實體上權利義務關係之效力,依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九日修正公布之

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於其抗告程序中,法院尚得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裁定停止執行;則本票經法院裁定准許強

制執行後,債務人如基於本票係偽造、變造之原因,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

存在訴訟者,依舉輕明重之法理,自應許其提供擔保,停止強制執行,以

避免債務人發生不能回復之損害。

                     

85年度台抗字第137號

准許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准許拍賣抵押物之裁定及有執行力之公證書,

性質上均屬非訟事件,初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之效力故非訟事件法第

一百零一條第二項、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及公證法第十一條第三項

,為兼顧債務人之權益,乃分別情形設其停止執行之規定。司法院大法官

會議釋字第一八二號並就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裁定,參考非訟事件法第一百

零一條第二項及公證法第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進一步解釋抵押人如主張

有不得強制執行之事由而提起訴訟時,亦得依法聲請停止執行。本票經法

院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後,債務人如基於本票偽造、變造以外之原因,而提

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者,亦應許其提供擔保,停止執行,以避免債

務人發生不能回復之損害,似與非訟事件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項所定因偽

造、變造而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之情形,並無不同。準此,則非

訟事件法未就此與上開條項作同一規定,是否非立法上之疏漏,而有類推

適用同一法則以填補法律漏洞之必要,即非無進一步研求之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