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陳敬學 > 留言版 > 賴和: 新台灣文學之父 反殖民文學的批判典範
賴和: 新台灣文學之父 

賴和先生於1926年發表了這兩篇小說. 
台灣民報 86號 [鬥鬧熱] 及 台灣民報 92-93 號 [一桿稱仔] .

 [鬥鬧熱] 小說是以兩個故事為主軸敘事. 一是孩子因遊戲而吵架.二是大人仗勢財勢欺壓弱者. 其以兒戲來暗諷大人的爭權奪利.賴和先生接受醫學教育, 因此, 間接受到西方自18世紀以來 [啟蒙運動] 現代化及理性思維的影響.他比較能夠客觀地發掘台灣舊社會的落後迂腐, 並透過文學經營, 揭發封建文化的欺罔或惡習. 他明白現代化是無法抵擋的. 若不進行文化改造,就必須接受被支配的命運. 因此, 他用圓熟的白話文, 用心推敲這篇小說的文字. 運用巧妙, 可謂新台灣文學的實驗時期啟蒙階段的高明創作. 

 [一桿稱仔] 小說, 則是集中描繪農民被迫走向毀滅的過程. 凸顯出醜惡警察(意指日本殖民台灣的最高權力中心總督府)與善良台灣人民的鮮明對比. 對權力氾濫的現實, 現代化後的資本主義, 日本帝國入侵台灣殖民的事實, 藉著小說等文學形式, 提出最強烈來自底層的批判. 賴和先生認為, 所謂的正義, 只是向官方片面傾斜. 在理性的假面下, 失衡的法律, 無法照顧手無寸鐵的台灣百姓, 反而是以支撐日本殖民體系為優先, 進而護航權力氾濫的統治階層. 一種講不出的悲哀, 壟罩在台灣善良人民的身上, 因此, 賴和先生透過深刻及細緻的筆觸及創作, 描繪出日本統治者有計畫性的支配下, 台灣人民生不如死的覺悟,但卻又勇敢地向權威表達抗爭, 這種透過小說等文學型式的控訴, 已成為反殖民文學的批判典範.並在新台灣文學史上受到尊崇!

讀後心得: 不知道為何學生敬學我對<鬥鬧熱>比較無感?  或許是天生對俗世間的爭權奪利,比較沒興趣吧 ? 但藉此小說以現代化白話文的書寫方式, 也勾起學生我孩提時代, 不會說國語被國小老師掛牌罰錢的逗趣記憶, 當時幼小的心靈, 就直覺老師這樣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但當時的小小年紀, 完全不懂行使抵抗權; 反而受了老師影響, 認為只會說台語的父母親, 是比較落後的不受教人民. 讀了這兩篇小說後, 才驚覺當時是怎麼樣的世間? 幸好, 後來的學習過程, 遇到眾多好老師的指導, 讓我逐漸培養出 [一桿稱仔] 小說中的叛逆精神, 也就是說, 此時此刻, 人民雖無法抵抗權威或不合理的壓迫, 但卻仍夠有勇氣面對或表達脆弱. 例如小說中的兩段短文 [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 和 [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 ... 這樣的非暴力不合作抗爭, 真正的生命力, 不是赴死, 而是求生. 小說中農民秦得參的覺悟, 不也正是我們在太陽花學運期間, 包圍內政部. 行政院或立法院時的內心寫照嗎? 以上是學生敬學的讀後心得, 與系主任友煌老師和學長姐們分享.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