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彭詩筠 > 最新文章
by 彭詩筠 2013-11-02 23:33:32, 回應(0), 人氣(1378)
皮膚與健康 第10講
1、皮膚皮內測試(intradermal skin test):
     a、靈敏度較皮膚點刺測試要好,但相對偽陽性機會偏高。
     b、食物及橡膠過敏不建議使用。
     c、把欲檢測之過敏原注射到皮下,惟目前並無公認的標準作法。
2、自體血清皮膚測試:
     a、針對很難治療的慢性蕁麻疹,針對很難治療的慢性蕁麻疹,可考慮進行此項試驗。
     b、若承陽性反應,也可以用來做為減敏治療。
3、貼膚試驗:把過敏原放置於鋁製的淺碟型小圓片,(Finnchamber)上,密封貼於背部或前臂,四十八至七十二小      時之後撕下,觀察反應。
4、抽血檢查:
     a、免疫球蛋白E含量-免疫球蛋白E在遇到過敏原時,會促使肥大細胞、嗜鹼性白血球等,釋放細胞內化學物                 質,如組織胺、血清素。
     b、免疫球蛋白E含量-取新生兒臍帶血驗免疫球蛋白E含量,在預測新生兒日後會不會過敏,實際上幫助不大。有           研究顯示,新生兒臍帶血中免疫球蛋白E含量偏高者,有一半免疫球蛋白E實際上是來自母體而非新生兒。
     c、專一性免疫球蛋白E含量:
          ★一般過敏原檢測指的就是此種檢驗。
          ★每家廠商所用之抗敏原不盡相同,如檢測牛奶過敏,有廠商用全奶,也有用脫脂奶,及冷凍乾燥奶粉做為牛              奶的來源。因此檢驗結果不盡一致。
          ★此檢驗陰性預測率比陽性預測率要高很多,也就是檢驗結果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會過敏,但若檢驗結果成陰              性,就大致不會對該項過敏原過敏。
     d、較前述檢測不受治療影響,沒有誘發過敏性休克的危險。
     e、靈敏度較皮膚檢測低。
     f、結果跟事實可能有落差,如檢測結果對蛋過敏,但實際上吃蛋卻不會怎麼樣。
     g、檢測數值與臨床上過敏的嚴重度關聯性不強。

5、測過敏原的意義:一般人都認為要找到過敏原才能根治,但要找到真正的過敏原有時很困難。有時候連要分辨是                               不是過敏引起的都不是很容易。
6、若是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或是症狀反覆出現的頻率很高,可試著找過敏原。
7、為什麼驗出來有過敏,但實際上卻沒過敏症狀?在成人,可能原因之一是一經產生耐受性。在小孩,可能原因之      一是還在潛伏期。
8、牛奶、花生、蛋是最常在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出現的食物過敏原。整體而言,食物過敏原與皮膚病好壞關聯性不          強。但也有研究顯示刻意避開過敏食物,如蛋,可以減少癢感。
9、高組織胺含量食物:
    a、發酵(酒、醋)、醃製、加工過食物、香檳、啤酒、紅酒、起司、豆腐、酸菜、香腸、魚罐頭。
    b、菇類、茄子、竹筍、蕃茄(醬)。
10、食物本身促進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帶殼海鮮、菠菜、草莓、香蕉、鳳梨、奇異果、豆類、堅果類、巧克力。
11、減敏治療:
       a、反覆給予一些滴劑量過敏原,讓身體產生耐受性。
       b、多用在最吸入性過敏,可注射或舌下給予過敏原,治療期間可能長達數年。
       c、食物過敏目前並沒有常規減敏治療,因為會引起嚴重過敏的機會太高。
12、自體血清注射:
       a、針對慢性蕁麻疹病患,每週接受自體血清注射,持續幾個月,對於大多數病患,可以有效改善蕁麻疹發病的             情形。
       b、整體而言,自體血清皮膚測試呈陽性者,對治療反應會較好。
13、常見皮膚過敏表現包括濕疹、蕁麻疹、  及血管水腫。但前述皮膚表現不一定是因過敏引起的。
14、若是造成嚴重過敏反應或是症狀反覆出現的頻率很高,可試著找過敏原,不要一開始即急著找過敏原。                                                                                                                                                                                                     
by 彭詩筠 2013-10-30 12:10:10, 回應(0), 人氣(1345)
皮膚與健康 第09講

1、常見的過敏表現包括:濕疹、蕁麻疹、血管水腫。但前述表現不一定是因過敏所引起的。
2、濕疹指的是表皮細胞水腫發炎,造成原因可能是內因性(體質)、外因性(外在環境),或者兩者皆有。
3、慢性濕疹因為長期的搔抓,而導致皮膚變厚。
4、濕疹中與過敏有關的,以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為代表。
5、異位性皮膚炎分為:急性(有組織液滲出,好發位置在膝窩、手肘彎曲處)、亞急性(皮膚變厚、出現癬苔化)、        慢性三種。
6、異位性皮膚炎診斷標準:
     a、主要診斷標準(至少符合三項):
          ★癢感
          ★成人在屈側,嬰兒及小孩在臉部及伸側有典型病灶。
          ★慢性以及反覆性發作。
          ★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b、異位性皮膚炎次要診斷標準(至少符合三項):
          ★皮膚乾燥。
          ★尋常性魚鱗癬(通常在小腿處)、掌紋增加、毛孔角化症(最常見於手臂上臂伴隨青春痘、毛囊炎等,屬於              自體顯性遺傳)。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E含量增加。
          ★小時候即發病(因為容易去揉搓,所以導致黑色素沈澱)。
          ★皮膚容易有細菌感染。
          ★黑眼圈等等。
7、新生兒一般不會產生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在幾個月之後產生,於臉部有紅色脫皮等。
8、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會先從皮膚開始之後變成過敏性鼻炎,最後導致氣喘發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出現所有病      灶,有些則是過敏性結膜炎,比較常見的是過敏性鼻炎)。
9、至少病灶要有超過半年的症狀,才可判定是否為過敏性之異位性皮膚炎。
10、不是所有的濕疹都是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當中符合診斷條件的才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11、蕁麻疹(urticaria):
       a、蕁麻科(Urticaeae),植物如咬人貓其葉子長著裝毒液的刺毛,人碰到會產生如蜂螫般的疼痛,還有浮腫               的澎疹。
       b、蕁麻疹即便沒治療,再發生後24小時內,會自動消失,但可能再犯。
       c、蕁麻疹的發生主要是體內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白血球受刺激,釋放組織胺所致。組織胺會使血管壁的通透性變             好,血清會外滲至血管外。
       d、大部分的蕁麻疹是由於過敏所造成的(如吃海鮮)。
12、劃紋症亦是蕁麻疹的一種,屬於物理性蕁麻疹。
13、蕁麻疹跟血管水腫都只是程度的不同,血管水腫發生的部位較深,在比較下層的真皮或是皮下組織。
14、血管水腫常見於嘴唇及眼周,呈現出香腸嘴及泡泡眼。若發生在氣管,則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嚴          重者會休克。
15、血管內的血若大量滲出,血管內的血總量變少,則導致血壓往下掉,若比例過高則容易產生過敏性休克,有此          種過敏體質的人,最好身上備藥,或是避免吃會讓自己過敏的食物。
16、蕁麻疹如果超過六至八週,便稱之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都不是食物造成的(自體免疫疾病)。
17、慢性蕁麻疹病患,若同時有胃潰瘍,宜檢查是否有胃幽門桿菌,若有幽門桿菌,可先以抗生素治療,有約一半          的人治療後,慢性蕁麻疹會痊癒。
18、慢性蕁麻疹病患中約六成自體血清皮膚測試成陽性。三至四成在血液中會出現高親和力免疫球蛋白E接受器的抗        體,又稱為慢性自體免疫性蕁麻疹。
19、皮膚過敏檢測,可分為皮膚試驗(容易受藥物影響)及抽血檢查。
20、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把可能過敏原塗抹在皮膚上,以針頭測入皮膚內,通常以前臂測試,十五          分鐘後觀察結果。
21、皮膚皮內測試(intradermal skin test):
       a、靈敏度叫皮膚點刺測試要好,但相對偽陽性機會偏高。
       b、食物及橡膠過敏,不建議使用。
       c、把欲檢測之過敏原注射到皮下,目前並無公認的標準作法。
by 彭詩筠 2013-10-29 20:01:24, 回應(0), 人氣(1893)
皮膚與健康 第08講
1、念珠菌感染:衛星病灶,如:慢性甲溝炎,通常出現於小吃、餐廳、美容美髮工作者之甲溝中,形成浮腫,稱為慢                           性甲溝炎。
2、慢性甲溝炎通常出現在腋下、胯下、指縫之間,對磨疹久了,就很容易出現念珠菌感染。
3、黑黴菌感染(phaeohyphomycosis):
     a、由一群細胞壁上有黑色素的黑黴菌感染所造成(真皮層-經由傷口進入)。
     b、相對於黴菌跟酵母菌,黑黴菌的感染較深層,疾病進展速度慢(農夫比較容易感染)。
4、表淺性皮膚真菌感染治療原則:
     a、保持乾燥:皮膚黴菌感染即便沒有治好。有些在冬天會變好,如汗斑。
     b、皮癬菌只會長在角質層,去角質會有幫助。
5、皮膚真菌感染抗生素使用原則:
     a、抗黴菌類抗生素除fluconazole由腎臟代謝外,其餘皆由肝臟代謝。
6、頭癬、大面積體癬、股癬或汗斑,及以脫皮為主,角質層增生的足癬,一用口服抗黴菌劑(用擦的比較沒有效              果)。
7、灰指甲以口服抗黴菌劑為主,若只有遠端侵犯,亦可考慮使用外用抗黴菌劑。
8、指甲皮癬菌瘤的特殊考量:
     a、對於治療指甲皮癬菌瘤(dermatophytoma),宜口服及外用抗黴菌劑併用,最好再搭配指甲鑽孔。
9、蟎蟲感染:
     a、常見的蟎蟲感染有:疥瘡及蠕形蟎蟲病,塵蟎則是常見的過敏原。
     b、動物蟎蟲感染通常伴隨掉毛、癢、皮膚發炎。人類感染後的表現則與蟎蟲的種類有關。
10、疥瘡(scabies):
     a、疥蟲的感染,通常伴隨著劇烈癢感(手縫脫皮、男性生殖器、肚皮、肚臍周圍),
     b、疥蟲可存活一、二個月,但離開人體後只能活兩三天。
     c、感染到出現症狀可能間隔二~六週。
     d、傳染性非常高,治療相對容易,有懷疑即當成疥瘡治療,以免造成大規模傳染。要證實在人身上找到疥蟲,有           時候並不容易。因為在一個人身上疥蟲可能少於十至十五隻。
     e、軍營、安養院、醫院、監獄、容易爆發大規模感染(通常一個人得到,衣服床單一起洗,爆發大規模感染)。
     f、與人類相同,受感染的動物身上疥蟲數量不多,不一定找得到。
     g、足耳廓反射(pedal pinna refiex)輕觸耳朵會引起癢感,進而以腳抓耳朵。
11、疥瘡處置:
     a、成人脖子以下全身擦,小孩頭頸部也要擦。常用的有氯菊酯(permethrim 5%、benzyl benzoate25%、               yBHC1%)連續擦三天,理論上認真擦一次就夠了,一週後再擦一次。
     b、口服ivermectin一週一次,共二至三次,台灣並未核准。
     c、治療前三天衣物、床單熱水洗過,高溫烘乾或塑膠袋密封一週,50℃以上持續五分鐘,可殺死疥蟲。
12、蠕形(蟎)蟲病(Demodicosis):
     a、由毛囊蠕形蟲(Demodex foliorum)及皮脂蠕形蟲(Demodex brivis)感染所造成。
     b、長在皮脂較多的區,如臉部。典型病灶類似酒糟。蠕形蟲會阻塞皮脂腺開口,使皮膚變的比較乾燥。
13、蝨病(pediculosis):
     a、依據感染部位分為頭蝨、陰蝨、體蝨,眼睫毛長的是陰蝨。
     b、人與人直接接觸感染。
     c、癢是最主要症狀。
     d、感染到出現症狀,可能間隔二週。
     e、虱子可存活一個月,離開人體只能活一、二天。故重點在毛髮、貼身衣服,打掃環境幫助不大。
     f、頭蝨較常見於小學及學齡前小孩。
     g、在美國比起其他族裔,非洲裔美國人,特別不容易染頭蝨。推測與頭髮結構有關。
     h、體蝨通常存在於衣服上,只有要覓食時,才會爬到人體。
     I、開始治療前兩天,衣服洗完後熱烘乾,53.5℃以上持續五分鐘,或用熨斗燙過。
     J、洗完衣物後,用塑膠袋密封兩週。
     K、蟲卵若沒有在接近頭皮溫度下,不會孵化。而且一週內會死亡。
     L、眼睫毛上的虱子,可以藉由塗抹凡士林,阻礙其呼吸。
     M、針對頭蝨、陰蝨、,可以用梳子把蟲子及蟲卵梳掉,但效率不好,也可以剃毛解決。
     O、體蝨主要是活在衣服及床單上,只要衣服有好好處理,身上沒有一定要使用殺蟲劑。
     P、藥物治療與疥瘡類似。
14、真菌喜歡在人體體溫溫度極高濕度的環境下生長,故流汗不透氣,會助長真菌滋生,保持乾燥有助治療。
15、頭癬、大面積體癬、股癬或汗斑及以脫皮為主,角質層增生的足癬宜用口服抗黴菌劑。灰指甲也以口服抗黴菌          劑為主。
16、疥瘡傳染性高,有懷疑及當成疥瘡治療,以免造成大規模感染。

by 彭詩筠 2013-10-25 08:52:16, 回應(0), 人氣(1220)
傳播與網路行銷 第07講
1、再現與擬現:
    a、 網路傳播時代,網路媒介仍然有再現的功能,但不同之處有三。
          1-1.網路更強調再現的功能。
          1-2.網路是一個互動的場域。
          1-3.網路不只是突破空間的束縛,也突破時間的束縛。
2、組合真實:
     a、反應真實VS.組真實。
     b、是一種經篩選與建構的『真實』再現(the putting together of reality)。
     c、關於事件的一種特定的版本。
3、自我建構的超現實:
     a、主體對自己的居所是有所選擇的,可以自行建構,不完詮釋強壓的歷程。
     b、不論是強壓的或是建構的,都不是現實,而是超現實。它意味著真實的瓦解,引來許多擔憂。
3、網路世界的虛擬真實:網路世界的虛擬真實,是一種歷史真實的展現,網路文化並非毫無意義或膚淺不堪。而是      將所有的使用者都當成製作人。對自我、社群、文化等意涵進行主動建構。
4、非線性敘事傳播模式:
     a、網路文本時代,標榜著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           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中。
     b、作者和讀者間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給中介掉了。此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位後           設讀者(metareader)。
     c、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一位解讀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
by 彭詩筠 2013-10-20 16:38:04, 回應(0), 人氣(2438)
皮膚與健康 第07講
1、真菌(Fungus):
        a、真菌屬於分類中的界(kigdom)為真核細胞,細胞壁主要含甲殼素,與植物不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                維素組成。
        b、含酵母菌(yeast)、黴菌(mold)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知的菇類(mushroom)。
        c、真菌喜歡在人體體溫溫度及高濕度的環境底下生長,故流汗不透氣,會助長真菌滋生。
2、常見表淺性皮膚真菌感染:
      a、皮癬菌(dermatophytosis):通常依據感染部位命名頭癬、體癬、足癬、股癬、灰指甲。
      b、皮屑芽孢菌(pityrosporum infection)::脂漏性皮膚炎、汗斑、皮屑牙孢菌毛囊炎。
      c、 念珠菌(candidiasis):會產生假菌絲,如:尿布疹、慢性假溝炎、灰指甲。
3、皮癬菌感染:外觀常成環形,又稱為環癬。英文稱做(ringworm),但並非蟲的感染。
4、癬在醫學上的用法:
      a、除了黴菌感染外,癬在醫學上泛指突起的丘疹類病灶。稱做苔蘚(lichen),如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 光澤苔蘚(lichen nitidus)、皮膚澱粉樣變性苔蘚(lichen amyloidosis)。
      b、醫學上還有一種苔蘚樣(lichenoid)的用法,指的是病理上在表皮與真皮之間有帶狀的發炎細胞浸潤,如苔蘚            樣的藥物疹。很多名稱上,有苔蘚的皮膚病,其病理上會有苔蘚樣細胞浸潤。
5、足癬可分為指縫型、水泡型、及船型鞋(mocassin)型。
6、船型鞋型通常需要用口服抗黴菌劑治療。
7、皮癬菌如果感染到指甲,通常稱為灰指甲。比較容易出現在指甲、側面外圍,如果從指甲境端開始感染,通常是      免疫力功能低下的問題,通常跟後天免疫力不全,如愛滋病有關。如果整個指甲表面都感染,是屬於少數,整個        指甲遭受破壞。而後發現有皮癬菌瘤,需要特殊治療。灰指甲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有時候會變成黑色的。
8、不是所有指甲長的不好的都是灰指甲,特別是年紀大的人,末梢循環比較差。
9、頭癬:
     a、毛內菌型(endotrix):較常見,以中年婦女為大宗,多與美髮院使用不潔的梳子有關。沿著毛幹生長,易在           頭皮處斷裂,稱為黑點(black dot),不會引發頭皮發炎。
     b、頭膿癬型(dctotrix):與養寵物有關,黴菌會長出髮幹外,易造成頭皮發炎。
10、汗斑(tinea versicolor)酵母菌的感染:
     a、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 furfur):感染所造成,初期會變黑在變成咖啡色最後變白。
     b、會分泌抑制酪胺酸脢的物質,長期會使病灶變白。
11、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a、不是單純的感染症,與皮屑芽孢菌的感染有關,故除使用抗黴菌劑之外,亦可用類固醇來治療。
     b、頭皮屑大部分是脂漏性皮膚炎的表現。若頭皮屑太厚,則要考慮是否為乾癬。
     c、脂漏性皮膚炎通常在冬天會比較嚴重,夏季日照較強,紫外線會降低皮膚免疫力,皮膚比較不會出現發炎反             應。
12、皮屑芽孢菌毛囊炎:
       a、通常長在前胸和後背。
       b、每個病灶看起來都很一致(mpnomorphous)>
       c 、毛囊炎若是對抗黴菌藥物治療有反應,很可能就是皮屑芽孢菌毛囊炎。
13、念珠菌感染(candidiasis):酵母菌感染,念珠菌會有假的菌絲,會發芽看起來像是菌絲的構造,所以稱為假        的菌絲。構造跟真菌絲不太一樣,念珠菌的感染在皮膚上的特色,像是衛星狀的病灶。


by 彭詩筠 2013-09-29 21:28:51, 回應(0), 人氣(1486)
皮膚與健康 第06講
1、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a、多為克沙奇病毒A16型(coxsackiveirus A16)或腸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所引起。
     b、口腔黏膜、上顎及舌、手、足可發現多處小水泡或潰瘍,屁股、膝蓋等,亦會出現零散紅疹。
     c、散播途徑主要為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
     d、勤洗手。
2、小兒丘疹性肢端皮膚炎:
     a、為線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腸病毒、輪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B型肝炎病毒             等病毒,感染所造成。
     b、又稱(Granotti-Crosti)症候群,疹子主要在四肢末端及臉,軀幹少有。
     c、不會傳染,良性會自癒的疾病。
     d、疹子消失甚慢,快則十來天,慢的可能需兩、三個月。
3、丘疹紫斑手套襪子症候群:
     a、微小病毒B19;病毒HHV-6;病毒HHV-7;巨細胞病毒可感染造成。
     b、手&腳掌出現紅斑,慢慢變成紫斑。
4、登革熱(dengue fever):
     a、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感染造成,屬於黃熱病毒屬造成的病還有黃熱病和日本腦炎等等。
     b、俗稱天熱狗或斷骨熱。
     c、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喜歡在白天咬人。
     d、皮膚表現類似麻疹,屬於病毒疹(viral exanthem)的一種,大多數病毒疹都不具專一性,需配合其他症狀             或檢查。
     e、登革熱若有血小板低下情形,可能會合併紫斑。
5、病毒疹中的麻疹,德國在廣泛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後(MMR),已少有本土病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通常在一歲時施打,小學一年級時追加一劑。
6、病毒疣(Viral warts):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超過上百型。
     a、依據外型命名可分為:病毒疣(verruca vufgaris)、扁平疣、(virruca pianae)、或部位命名蹠掌疣                 (palmopltantar warts)
     b、尖頭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特指生長在生殖器的病毒疣,俗稱菜花。
     c、不長在腳底厚皮的東西,都是雞眼。特別是年輕人,病毒疣的機會其實更大。
7、病毒疣(viralwarts )只會生長在皮膚表皮,破壞表皮會讓其無法存活。如使用去角質劑、液態氮、電燒、雷          射、手術切除等。也可以利用增強免疫力的方式:如樂得美(imiquimod5%)。若感染部位過大,若其部位在        深處,如食道、陰道,可考慮使用干擾素。
8、病毒疣(viral warts):電燒、雷射此類會造成病毒氣化的治療方式,所產生的煙類,仍含有病毒DNA的片段。      吸入後有機會會使呼吸道遭病毒疣感染。除非必要,盡量不要一開始,即使用此類治療方式。
9、消疣湯:
     a、有各種不同的湯方。
     b、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百部、苦參、黃柏、生薏仁、蚤休、蛇床子、白鮮皮、夏哭草、赤芍、丹皮、冰片等,           多種地道中藥成份。
10、人類乳突狀病毒疫苗:
       a、人類乳突狀病毒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狀病毒,人類子宮頸癌有超過70%是由16/18型所引起                的,人類乳突狀病毒6/11型是最常見的低危險人類乳突狀病毒,生殖器疣有90%是由6/11型所引起的。
       b、目前有四價疫苗嘉喜(6ardasil)及二價疫苗保蓓(Cervarix),保蓓只核准於女性使用,嘉喜則男女皆                 可。
       c、及早接種(十一~十二歲),年紀大效果較差。再有性行為之前及接種。
       d、分三劑施打(施打第一劑後,一~二個月、六個月)。
11、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n):
      a、傳染性軟疣病毒造成,屬於痘病毒科。天花及牛痘亦為痘病毒科。
      b、直接接觸感染。
      c、主要發生在小孩,若長在生殖器周圍,要留意是否有性侵的可能。
12、羊痘(orf):
      a、由副痘病毒(parapoxvirus)感染所造成的,
      b、山羊或綿羊會感染羊痘,屬於直接接觸感染。
      c、人若是接觸遭感染的動物或其污染物,可能會被感染。
13、單純及帶狀皰疹具有傳染性,避免直接接觸。
14、病毒疣的治療要有耐心,若有心治療,要治療到好為止。不然會前功盡棄。

by 彭詩筠 2013-09-29 10:15:28, 回應(0), 人氣(974)
傳播與網路行銷 第05講
1、網路民主:
     a、網路被認為理想的公共領域,不受制式權威約束。
     b、稀釋階層的網路,不受參與者外在條件影響。
2、贊成網路對民主是有貢獻:政府得以鏈結更多個別公民,加強其公共參與的能力,創造更多公共空間。
3、依賴資訊、資訊就是知識、知識就是權利、加強對資訊的近用。
4、反對網路對民主是有貢獻:
    a、現實社會中教育與資訊是不平等,無法用資訊供應加以解決。
    b、若是族群不會也不知道使用資訊,更何況是電子民主。
    c、電子民主是民主幻覺。
    d、參與是策略參與而非民主參與。(例如:選舉)
5、科技權利菁英:
     a、意味某種程度的不平等。
     b、柴奢(Chesher,1994):強化現有的不平等。
     c、史雷登(Slayden,1999):網路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萬靈丹。
6、公共領域:
    a、參與者間的權力建構,是否意味網路中有心的政治?
    b、波斯特(1997):不應從科技層面著手,而是回歸公共領域(具有空間隱喻,表徵意見交換場所)。
    c、公共領域源自哈伯瑪斯(J.Habermas):集會所、市政廳、一塊不受壓抑的對話領域。目標在透過批判理              性,達到實用的協定。
7、網路是媒體亦延伸公共領域的議題:
     a、權威概念的重審:學術權威為例(模糊讀者與作者的界線)。
     b、網路媒體讓網民進行多對多的近用與互動:網路回歸大眾媒體、網路邊緣人的天地。
by 彭詩筠 2013-09-27 05:31:34, 回應(0), 人氣(1129)
皮膚與健康 第05講
1、病毒是一種具有細胞感染性的粒子,在構造上是由一個保護性的外殼包裹一段DNA或RNA。藉由感染的機制,病      毒可以進入細胞中,病毒可以進入細胞中,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是無法自我進行獨立與複          製。
2、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復發所造成,分為1、2型。(HHV1、2)。
                     第一次為直接接觸感染:此後病毒會躲在神經節中,待宿主抵抗力下降時,伺機活化。
                     依據發生的部位命名,如唇皰疹、生殖器皰疹。
3、單純皰疹:英文又稱為cold sore,感冒時抵抗力較差,加上常擤鼻涕,單純皰疹容易復發。若很常復發,如一年超               過六次,可考慮口服抗病毒劑,如acyclover 400 mgbid。
4、多行性紅斑:外觀呈現靶形狀,有部分與單純皰疹有關,可能是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特別是比較容易      復發者。
5、水痘(chick enpox):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 zoster virus),初次感染即病毒HH-3。
     a、水痘病毒特色:是在同一時間,可以見到不同階段的病灶,如丘疹、水泡、濃泡、結痂。
     b、潛伏期約2-3週,初期會有發燒、頭痛、喉嚨痛。
     c、皮疹出現前兩天,至結痂脫落,期間具有感染性,可藉由飛沫及水泡液體感染。
     d、大人得到水痘,通常會比小孩嚴重許多,建議及早就醫,接受積極治療。
     e、水痘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適用於接種一歲以上,至十二歲以下之健康兒童。只要施打一劑,十二歲以上需要           施打二劑(間隔二~四週),注射完成後於兩星期左右,體內可產生對抗水痘的抗體,其保護性,可持續十年           以上。
6、水痘與懷孕:
     a、孕婦若於懷孕初期(十二週內)得到水痘,胎兒可能會有先天性異常,如皮膚產生疤痕、小腦、體重過輕、智           能障礙、稱為先天性水痘症候群。
     b、孕婦若於懷孕後期得到水痘,較容易有肺炎的併發症。
     c、孕婦若於生產前五天或產後兩天出現水痘,新生兒因無抗體保護,會有高達25%致死率。
7、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a、50歲以後,容易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b、治療方式黃金時間為出現皮疹後的72小時內,可給予acyclovir 800mg q4h、valacyclover 500mgq8h一                週。台灣人因體型較小,通常會給半量。
     c、水痘疫苗(Varivax.Varilrix)vx帶狀皰疹疫苗:活性減毒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劑量較大。
8、斬皮蛇:斬蛇是帶狀皰疹的民俗療法,各家作法不一,重點式不要在病兆上畫線,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9、嬰兒玫瑰疹:
     a、為病毒HHV-6(hhuman herpesvirus-6)
     b、通常先突然高燒3~5天,但發燒期間,小孩活動力仍佳。
     c、燒退後通常出現疹子,以軀幹為主。
10、玫瑰糠疹(pityiasis rosea):
     a、呈聖誕樹分布方式,通常有一先驅病灶(herald patch),會持續六~八周。
     b、與病毒(HHV-7):與病毒(human herpesvirus-7)感染有關。
     c、一般不針對病毒治療,使用外用類固醇或口服抗組織胺止癢,紫外線B光也是一種選擇。
11、傳染性紅斑(erythema infectiosum):
     a、微小病毒B19(prevovirus B19)。
     b、臉頰上出現像被打耳光的紅斑,肩臂、身上出現網狀或蕾絲狀紅疹。
12、手足口病:
     a、多為克殺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或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所引起。
     b、口腔黏膜、上顎及舌,手足可發現多處小水泡或潰瘍,屁股及膝蓋等部位亦會出現零散紅疹。
by 彭詩筠 2013-09-25 22:22:03, 回應(0), 人氣(997)
傳播與網路行銷 第04講
1、平板電腦: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在2012年10月針對全體網友進行了一樣電腦的調查研究,調查期間為10月18                      日至10月19日。
                     研究對象:台灣地區10~79歲網友。
                     研究期間:2012/10/18~2012/10/19日
                     總樣本數:共回收2370份有效樣本。
2、對平板電腦的滿意度:超過六成消費者表示『滿意』,其次認為普通(29.2%),少數受訪者不滿意        (5.8%)。
3、未來平板電腦購買意願:2012年底前購買新平板電腦的購買意願,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會購買(33%),還在考        慮者(32.5%),不會購買(33.9%),的受訪者也在三成左右。
4、選擇會購買者之受訪者,以年齡為40歲以上。職業為有固定工作者,居住在北部的受訪者,傾向度較高。
     選擇不一定的受訪者,以年齡為20~24歲,職業為有固定工作者,居住在中部的受訪者,傾向程度較高。
     選擇不會購買者,以年齡為19歲以下,及25~29歲,職業為學生、家管、退休、待業等。
5、未來購買平板電腦品牌:最多受訪者選擇Apple蘋果,Apple蘋果31%最受歡迎。其次考慮的是        ASUS(27%)。第三名的品牌是Acer宏碁(15.7%)。
6、上網行為:2012年3月,針對全體網友進行了一項上網行為的調查研究,調查期間為3月19~3月20日,總共回         收了3354份有效樣本。
      會使用哪些設備上網: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選擇桌上型電腦。其次為筆記型電腦       (47.0%),再來則是智慧型手機(33.3%)。
7、上網後會進行那些活動:
     a、超過七成受訪者選擇(收發E-mail)。
     b、瀏覽入口網站內容(65%)例如:Yahoo!奇摩、Pc home、yam天空等。
     c、瀏覽社群網站/微網誌(60.3):例如:Facebook / Plurk / Twitter等。
by 彭詩筠 2013-09-22 22:52:24, 回應(0), 人氣(1685)
1、皮膚細菌感染致病的菌種:
     a、壞死病筋膜炎:又名噬肉病,多發生魚免疫不全病患身上。單一菌種多為β溶血性A群鏈球菌,亦有多菌種感             染。
     b、創傷弧菌感染所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若發生在免疫功能較差的人。如有肝炎者,容易致死。感染途徑多為在           海邊玩水、或工作不慎被割傷的傷口,創傷弧菌亦可藉由食用遭污染的海鮮,由腸胃道進入人體。
     c、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症,特殊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因會脫皮產生毒素,造成脫皮現象,多發生在           嬰幼兒,此脫皮毒素會藉血液四處傳播。通常會有發燒等症狀,大炮型膿痂疹,的脫皮毒素,只侷限在水泡             處。
2、毛囊炎:細菌性毛囊炎有痤瘡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葛蘭氏陰性菌。除細菌性毛囊炎外,尚有細菌性以及皮屑                   芽孢菌性毛囊炎。
3、青春痘及毛囊炎:青春痘有發炎(面皰、囊腫)及非發炎(黑頭、白頭粉刺)的病灶。青春痘以臉部為主,以前       胸與後背處為輔。雖然痤瘡桿菌抗藥性比例越來越高,但抗生素治療仍有效果。
4、葛蘭氏陰性菌毛囊炎:長期以抗生素治療青春痘跟酒糟,會使鼻孔內的葛蘭氏陰性菌,主要是腸桿菌數量,從           1%增至4%。
5、熱水浴缸毛囊炎:
     a、綠膿桿菌所引起的,多發生在按摩浴缸、游泳池、划水道等地方的水,受到綠膿桿菌污染。
     b、熱水、較高酸鹼值(>7.8)、低氯含量(<0.5mg/L)更容易發生。
     c、皮膚可能先前有微小傷口,如除毛後。
     d、綠膿桿菌亦是葛蘭氏陰性菌,但通常不需要積極治療,可能自己會好。
6、疣狀皮膚結合:由肺結核桿菌分枝桿菌所造成。
                            水族館肉芽種:海洋分枝桿菌等結核菌,感染所造成的,淡水魚與海水魚皆可分離出此類菌種。
7、水族館肉芽腫:海洋分枝桿菌等結核菌,感染所造成的,淡水魚與海水魚,皆可分離出此類菌種。
8、紅癬:為格藍氏陽性的微細棒狀桿菌感染所造成,多發生在皮膚皺摺部位,在螢光燈下會出現珊瑚紅。
9、梅毒:梅毒螺旋桿菌所造成的。
              一期梅毒:皮膚出現無痛性潰瘍,通常在感染後三週。
              二期梅毒:身上出現皮疹,典型者會在手掌及腳掌出現紅疹,可能會掉頭髮,通常在感染後三個月。
10、皮膚細菌感染抗生素使用原則:
       a、皮膚細菌感染,抗生素使用期間大約7~14天。
       b、初期抗生素治療屬於嘗試性質,醫師會依據比較常見的菌種,給予適當的治療。
       c、使用抗生素後24~48小時,若病症沒有改善,表示細菌有抗藥性,或感染比較深、比較嚴重。
       d、若有需要,必須做細菌培養,做為選用抗生素的參考。
       e、在社區得到的細菌感染,整體而言,抗藥性出現的機會比出現在醫院內得到的要低。因此若非必要,盡量不             要常去醫院。
       f、即便是社區內的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出現對甲氧苯氫黴素抗藥性的機率越來越高。
by 彭詩筠 2013-09-20 15:53:36, 回應(0), 人氣(867)
傳播與網路行銷 第03講
1、兼顧同步與非同步的互動:數位匯流+利用科技產品=兼顧同步與非同步的互動。
2、網路新聞特點:
     a、仍須符合傳統新聞的專業需求。
     b、善用網路媒體的特性。
     c、超文本。
     d、非線性。
     e、連結。
     f、即時。
     g、互動。
     h、多媒體。
     i、在切割文本中建立連結。
     j、Larry Pryor認為:需與網路閱聽人對話、透過網路社群,讓閱聽人參與。
     k、更多的新聞選擇。
     l、提供加值服務。
3、網路新聞發展歷程:網路新聞進展歷程
     a、第一波1982-1992線上資訊服務。
          服務內容:銀行、購物、資訊、遊戲、電影購票、聊天室、電子佈告欄。
     c、網路新聞第二波:1993-2001年的線上新聞服務。
          c-1:服務內容:除了文字以外,圖形、影像、聲音、資料庫電子信箱、電子商務。
          c-2:平面報紙媒體紛紛開始架設網路新聞版。
          c-3:電視、雜誌社推出網路即時新聞。
     d、網路新聞第三波:2001年以後。
          d-1:出現付費網站。
          d-2:網站流量增加。
          d-3:隨時更新新聞。
          d-4:頻寬加大。
     e、網路新聞第四波:
          e-1、無線上網。
          e-2、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
by 彭詩筠 2013-09-18 16:28:24, 回應(0), 人氣(1102)
皮膚與健康 第03講
1、常見的皮膚感染:皮膚細菌感染,細菌為古老的單細胞原核生物,約1-10微米大小,光學顯微鏡可看出。
2;細菌的分類:球菌、桿菌、弧箘、螺旋桿菌等。
3、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結核桿菌、海洋弧箘、幽門桿菌。
4、依據格藍氏染色結果分為:格藍氏陽性&陰性菌。格藍氏陰性菌在細胞壁外還有一層外膜。
5、鏈球菌根據在溶血型態可分為:α、β、γ,完全溶血稱為β溶血。不完全溶血,略呈現綠色,稱為α溶血。不溶血稱        為γ溶血。
6、藍斯菲爾德氏分類:依據細胞壁上的多醣類對鏈球菌加以分類。
7、與人類疾病有關係的是β溶血性A型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
8、常見細菌性皮膚傳染病:不以毛囊為單位:膿加疹、膿瘡、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
                                         以毛囊為單位:毛囊炎、癤、癰。
9、濃皰VS膿瘡:都是膿的聚集,濃皰發生的位置淺,範圍較小,只限於皮膚;膿瘡發生的位置比較深範圍比較大,中       間形成空腔,不舉限於皮膚上。
10、膿痂疹:金黃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A群鏈球菌,大泡型膿痂疹則是由含脫皮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所造成。膿           痂疹常見於小孩,當病灶深入到真皮,舊稱為膿瘡,膿痂疹具高度傳染性,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兒童。
11膿痂疹:金黃色葡萄球菌
、α溶血性A群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
12、大泡型膿痂疹則是由脫皮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所造成,膿痂疹常見於小孩,當病兆深入到真皮,就稱之為膿           瘡,膿痂疹具高度傳染力,很容易傳給其他小孩。
13有證據顯示A群鏈球菌引起的膿痂疹與日後發生風濕性心臟病有關聯,但跟A型鏈球菌引起的咽喉炎關聯性較低。
14、丹毒:多發生於臉上,病灶邊界清晰,以β溶血性A群鏈球菌為主。
15、蜂窩性組織炎:金黃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A型鏈球菌較常見。
16、壞死性金膜炎,又名噬肉病。發生於免疫不全病患身上,單一菌種多為β溶血性A群鏈球菌,亦有多菌種感          染。

by 彭詩筠 2013-09-14 23:24:07, 回應(0), 人氣(965)
慢活學 第03講
慢活、慢活、慢慢活出自己的人生,對於忙忙忙、衝衝衝、緊張忙碌的我還真的非常需要慢慢學習如何慢慢細細品味自己的生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真不是這麼好學習的一回事…

1、成人學習的領域有很多,以Gibbons的三種學習領域( 1. 自然學習 2. 正式學習 3. 個人學習)以及                    Gibbons(1990)三種面向的學習(理性、感情、行動)
2、 Gibbons的三種學習領域:技術的領域(做中學)、社會的領域(開放互動、合作、公平的協調、民主決定)、發        展的領域(控管自我經驗的能力-成為我們自己)
3、省思:空大學生學習的自我認知:自我學習的檢視、檢驗是否符合學校之目標及素養與核心能力。
4、自然學習-人和環境同時互動,學習就產生了。學習內容、結果和環境豐富性、個人內在動力、二者互動品質,自然      學習影響一個人內在發展。自然學習是正式&個人學習的基礎。
5、正式學習:個人學習的內容,由別人指定及給予的。
     學習速度、順序、及完成標準,並非由學習者,而是由別人事先決定。
6、個人學習也是自我導向、有用意的學習,不限於成人或專業人士…成人在變遷的社會中,最重要的學習,是發生於        工作當中。



by 彭詩筠 2013-09-11 14:34:34, 回應(0), 人氣(1444)
皮膚與健康 第02講
1、化學性防衛:皮膚表面的酸性膜、抗微生物肽、皮脂。
2、先天性免疫系統&後天性免疫系統。
3、先天性免疫系統不具專一性;後天免疫系統具專一性、高便異性等特徵。
4、正常皮膚屬於弱酸性:4.5~6,新生兒偏7且很快便酸性,老年人則偏鹼。
5、皮膚表面的細菌:
     正常菌落:葡萄球菌、棒狀桿菌、初油酸桿菌、微球菌。
6、皮膚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念珠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
7、某種正常菌落數過多時,也會致病。(痤瘡桿菌-青春痘)
8、當皮膚受損時,有時會使用抗微生物肽來避免細菌侵入皮膚內。
9、皮膚抗微生物肽有時時時產生,有時有感染時產生。
10、皮膚抗微生物肽依化學結構分為:蛇毒抗菌肽、防御素、皮膚抗衛生物肽-可殺死黴菌、細菌、病毒。
11、有些皮膚抗微生物肽隨時會產生,有些感染時產生。
12、蛇毒抗菌肽存在於白血球&表皮細胞,表皮細胞感染或受傷才會製造大量LL-37,同時誘發細胞激素產生,引起        發炎反應,也會促進血管新生,又稱預警肽(酒糟、乾癬與其不正常分泌有關係-濃度偏高)。
13、防御素是富含半胱安酸的隔離子蛋白質(α、β、θ)組成,可在哺乳動物、雞、火雞身上找到,與蛇毒類似,          HBD1隨時會產生、HBD2.HBD3則是皮膚受傷、感染、照射紫外線後製造。
14、異位性皮膚炎與皮膚抗微生物肽生成較少有關,乾癬病患LL-37增加,皮膚不易感染。
15、紫外線照射可直接&間接產生維生素D,促進皮膚抗微生物肽產生,紫外線照射整體而言會降低皮膚免疫力。
16、皮脂帶酸性,抑制病菌滋生。分泌受雄性賀爾蒙影響。
17、皮膚乾裂,致病菌會油裂口進入,小腿是人體皮脂分泌密度最低的區域,冬天皮膚乾裂容易由小腿開始,腿後          跟角質層厚、彈性差、水分不足,亦容易乾裂。
18、皮脂腺分泌之游離脂肪酸可刺激皮脂細胞分泌防禦素,或可調控皮脂組成來治療青春痘。
19、皮膚上10%是免疫相關細胞:蘭格罕式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
20、蘭格罕式細胞是皮膚特有之免疫細胞,約佔2%,屬於先天免疫,在真皮有對應的真皮樹突狀細胞。
21、蘭格罕式細胞為表皮樹突狀細胞,皮膚受感染時,蘭格罕式細胞會識別、捕捉、處理入侵的微生物抗原,然後          移行引流到淋巴結,並進一步成熟為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
22、人體皮膚防衛系統包含:物理性防禦、化學性防禦、免疫細胞防衛。





      
by 彭詩筠 2013-09-11 14:27:42, 回應(0), 人氣(1169)
皮膚與健康 第01講
1、皮膚與防衛:遭受外來傷害(物理性、化學性)的反應與防衛功能。
2、降低外來傷害(物理性、化學性)皮膚有自己的防衛功能。
3、物理性防衛與皮膚構造有關。
     化學性的防衛與皮膚酸鹼值&皮膚製造之化學物有關。
4、皮膚的構造: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與特畫的表皮附屬器官。
5、皮膚最薄的地方:眼皮與眼周。
     皮膚最厚的地方:腳掌。
6、表皮的構造: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
7、表皮完整更新約42天,角質層更新一次約14天,因此,去角質不宜短於兩週。
8、黑色素與紫外線防護:
     a、黑色素顆粒的分佈-非洲人黑色素小體靠表皮面較多,越黑的人黑色素小體越多。
                                     亞洲人黑色素細胞比較出現魚表皮的上端。
                                     歐洲人則黑色素細胞叫散漫。
     b、黑色素細胞的分佈與紫外線防護有絕對的關係。
9、當表皮細胞間或與基底膜間,鍵結有問題時,會產生水泡(天泡瘡『重大傷病』、類天泡瘡)。
10、燙傷時,表皮細胞間的鍵結被破壞,產生水泡。大面積燙傷病人,多死於次發性之感染症。
11、長期搔抓會使皮膚變厚,長期摩擦會使皮膚長繭(雞眼、胼胝)。
12、真皮構造:乳突狀真皮、網狀真皮。
13、皮下脂肪:脂肪組織。
14、細胞外基質(黏多醣):蛋白聚醣(蛋白質本體與多醣體側鍊)
15、膠原蛋白/彈力纖維:
       成人:第一型80%、第三型10%
       胎兒:第三型。
16、膠原蛋白重量:乾燥真皮75%、體積佔真皮18~30%
17、彈力纖維重量:乾燥真皮2%、體積佔真皮1%
18、人體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內臟脂肪,體脂肪測量的是皮下脂肪。
       功能:保溫、避震、儲存能量、使身體趨於流線型。


     
by 彭詩筠 2013-09-11 13:30:24, 回應(0), 人氣(897)
傳播與網路行銷 第01講
1、瞭解到1969年ARPA開始建立第一條專攻學術研究用的網路後,至1987年之後,各大學開始架設實驗性網站。
2、1989年HTML出現,www、IE等擴大了網際網路版圖。
3、高爾提出NII,1994年台灣啟動NII實驗網路。
4、網路傳播的特質:新麥克魯漢主義-數位化、超文本、多媒體、互動性。
                              優點&缺點:去中心化?公私難分?公器&私器?
                                                 快速流動、共同參與、虛擬&真實。
5、現實世界存在,將其模擬化。
     現實世界沒有的虛擬。

by 彭詩筠 2013-09-11 12:39:19, 回應(0), 人氣(902)
慢活學 第02講
原來離我們家這麼近的愛河,也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以後我們夫妻倆帶著貓兒子yoyo去愛河散步時,又多了許多可以探討的話題囉!

by 彭詩筠 2013-09-11 12:05:32, 回應(0), 人氣(893)
慢活學 第01講讓我清楚知道慢活學的由來與發展,也更瞭解自己所居住的高雄市原來有如此多樣的變化與面貌…
還有一些自己以前曾去過,但是不曾深入瞭解的地方。
原來高雄市市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美麗之都,而身為高雄市民的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能生活在這個超棒的城市裡。
還發現許多可以趁跟老公休假時,一起去探索的好地方!
搬到高雄身為高雄市民,一晃眼就過去八年了。真的覺得高雄市市一個非常悠活的城市,生活品質跟以前差粉多,連身為職業軍人的兒子從台北下來受訓一個月,就被這個美麗的城市吸引,直問我看看是否有什麼方式將他調來高雄呢!讓我非常開心...如果兒子也能調回來高雄,那麼自己每星期都能夠跟兒子見面,也能夠一家三口一起好好在這美麗的都市裡,品嚐這個都市的美好人生,希望有一天我、老公和兒子三人的夢想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