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2012-06-18) 城市與建築44: 國家及城市(阿姆斯特丹及荷蘭)
by 洪麗娟 2012-06-18 12:18:48, 回應(0), 人氣(1329)

我從上次講到東京,今天其實我想花一點時間談談荷蘭,尤其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我想今天也沒有辦法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把這些低地國家的城市講完。況且我還是要補充上個禮拜上個講次裡面日本沒有講完的,其實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想要跟大家分享,就是一個國家,他所發展的城市其實就代表一種國家的"",那這個""就代表這個國家發展的歷史、文化、地理,甚至風俗以及我們講的"風土",就是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水啊、山啊、河啊! 湖啊!

他所形成的就是提供了建築這個城市以及建築發展的養分,然後逐步的發展出了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符號跟象徵,例如說今天我們想到巴黎就想到巴黎鐵塔,哪幾乎就跟巴黎畫上了等號,有了巴黎鐵塔以後,我們就想到他的十九世紀那個很特別的年代,就第二帝國的年代,然後又是讓法國站上世界藝術舞台的年代。

    所以一個城市的發展常常就是國家的象徵,哪看看我們今天這個台灣城市發展的政策,應該是沒有甚麼重要的國家象徵! 他就是跟隨著經濟的原則而發展,其實台灣非常可惜的就是,他逐步的落入了一個以經濟作完全思量的內容,這個經濟又不單純的具有競爭性的內涵,我舉個例子:要談文創城市,幾乎漢城也在談,新加坡也在談,上海也在談,那台灣其實談得非常久了,經過了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台灣到底現在在全世界的位階又是甚麼呢??

    前兩天正好看到這個在講航空城的事情,那到底航空城這件事情,想要建構一個這樣的城市,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門面的象徵嗎,我想我們的國家一直沒有一個強力的主導和思考,所有的東西就落入了隨波逐流的境界,所以我覺得國家跟城市,城市跟人民,人民跟他的生活品質,產生了一個不可分離的關係我想補充一下這個東京在這十幾年來的發展,很多人大概都聽過六本木!很多的建案都打著"六本木"設計規劃很有類同的地方,好像只要掛上了"六本木",它就代表了一切的美好,一切的藝術和一切美麗的成就,簡單的來講,六本木是一個都更的案子,後來變成了一個"六本木之丘",總共花了十七年的時間,最終完成的年代是2003年,原來這個地方有大概三百多戶的居住區,還有一個朝日電台,他的南邊就是麻布食坊。...........(未完成)

slide 29~31

1980年以後有幾件事情的發生,荷蘭人他們其實開始有了一些深思,發展城市和城市當中的建築,已經這樣子六十年過去了,那未來要走到甚麼樣子的地步?

我常在講說我們台灣住宅政策,以及建商發展我們私有住宅這件事情,其實是一直走在一個過去的思維,我們從來對未來到底要居住在一個甚麼樣的空間和甚麼樣的城市,也就是我們要讓我們變成甚麼樣子的"",我覺得這件事情從來沒有人講清楚過,也從來沒有人把它放在一個政策裏面。從總統?哪他當然不懂,部長?部長大概沒時間管這個,一直到了下面,例如說市長,市長也不懂,所以到了局長,局長呢可能懂,但是他沒有權,其實我們的政策幾乎是沒有辦法被執行的,因為這個牽涉到相當多人不同的利益。

    不管怎樣,我說一下個荷蘭的狀態,從過去因為居住面積不夠了,所以我們反射式的解決居住問題,到現在荷蘭在想的是:我們要先面對自己?唯有先面對自己,包含土地可能哪一天,這些暴潮把我們都淹掉了以後,那我們要住到哪裡去? 也就是從過去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我想大家聽到這個應該覺得很熟悉的我們的正義政策,搬出了一大堆的甚麼青年住宅、合宜住宅、社會住宅....這個亂七八糟的一堆住宅'....但是從來沒有一件事情先把自己問清楚再往下走。

    但是荷蘭卻不是這個樣子,荷蘭人知道他們大部分的景觀都是這樣所建構的(70%-75%的荷蘭”景觀”都是二戰之後的創建),人口的密度很高(人口密度和日本相當)政府補貼方式鼓勵大面積、低密度的開發住宅區, 這些東西都市為了要了解自己,同時了解自己從自己城市到區域的了解,例如說從鹿特丹到阿姆斯特丹,目前來講,快速的鐵路連接起來,這個來講,就有點像台北和台中啦! 如果台北到台中都變成一個巨大的單一城市,我想荷蘭人也面對著這樣的恐懼,所以他們就是先面對自我到底是甚麼,所以他們提出的一些想法,包含了"Green heart"我們叫"綠之心" 這個地方是阿姆斯特丹,這個地方是鹿特丹,如果在中間這個區塊裡面,我們能留下一個地方叫 "綠之心",作為一個隔離區域,然後讓城市在這一塊地方發展,哪中間這一塊就可以留下來。

    所以其實從1980年代,他們了解需要是存在的,要增加100萬左右的住宅,因為人口是持續增加的,包含移民,我們要用甚麼樣的土地去換取這一百萬戶左右的住宅,這些,荷蘭人做了相當嚴密的研究和實驗,其中有一個建築師Rem Koohlaas就是倫庫哈斯為他的國家-荷蘭提出了兩個新的城市策略,一個叫做"角城市"(point city),一個叫做"南城市"(south city)......的說法是說慢慢的像磁鐵一樣,把這些人口吸到這個核心來,也就是讓"綠之心"變成一個巨大的單一城市,這個城市的人口可能會接近八百萬,可是我卻是可以把其他的地方的城市-原來在發展都市化的地方拿個橡皮擦慢慢把他們給擦掉,那意思就是說-變成一個主要城市核心,這個我們講的衛星城市把他護衛,其他的地方可以留下來。

    第二個理論是說他去研究了荷蘭都市化的發展,他發現南邊有一個磁鐵,慢慢的把上面發展都市的人口吸下來,

下面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巨大的城市,但上面這個地方全部留下,變成農業區;當然這些農業區如果沒有開發價值,必須要用這些人的利益去跟他交換,讓他把這些土地留下來。其實我在講的就是"國土開發"。也就是因為這個國土開發的政策可以被確認,這個國家的""以及這些城市要走到一個怎麼樣的地步才能夠被確認。

1995 West 8(A. Geuze為首的景觀建築師)研究了過去荷蘭的120個低密度社區同時,實驗將80萬戶類似住宅社區放到荷蘭土地中 – 答案很驚人

 

 

策略大部分因市場需求為低密度住宅,導致土地需求量極高

1995 West 8(A. Geuze為首的景觀建築師)研究了過去荷蘭的120個低密度社區
同時,實驗將80萬戶類似住宅社區放到荷蘭土地中 – 答案很驚人

認清事實:  1 增加研究(依現實基準)

              2 整合都市計畫、景觀、建築各種系統的對未來討論機會

              3 整合政府、業者、工程人員、環保團體等共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