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曲式分析 第15.16.17講 期末報告 逐字筆記 張守誠 92210366
by 張守誠 2012-01-05 10:42:43, 回應(0), 人氣(4228)
 

曲式分析  15  期末作業逐字筆記  張守誠 92210366

 

各位同學好,歡迎各位一起來研究曲式分析,我們關於三段體的解說,我們到最後還要跟各位少微強調一下,在十八世紀開始呢,應用在器樂上最普遍的所謂Composite ternary form,這在我們一開始講到ternary form的時候,三段體的時後,已經少微跟各位介紹複合式的三段體,我們課程一開始的時候為各位放的音樂,就是有命的Mozart K 525 小夜曲,這個本身是四個樂章的弦樂曲,那麼它的第三樂章是Minuet小步舞曲,這樣子的小步舞曲其實呢,這個典型的三段體,A…. B….再回到A段,那麼當然這樣子的設計,從十八世紀開始很普遍的運用,後來呢,Scherzo也應用這樣子的方式,那麼關於這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其實有它的典故,在這樣子的曲子呢,它有二首小步舞曲,AB二首小步舞曲,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原來小步舞曲是宮廷的舞蹈,有它實質功能在那裡,那麼宮廷舞蹈有它宮廷舞步,那麼後來呢,漸漸的,舞步的一個排舞的舞步呢,越來越繁複,越來越長,小步舞曲走一些宮廷的舞步,派對型的,乃至於合理的長度小步舞曲呢,放不下這些舞步,所以呢,就有必要呢,再介紹另外一首,二首小步舞曲呢,就漸漸,就可以放得下舞步了,所以!但是這樣子二首放下來又不符合這音樂的前後連貫性,所以!因為十七世紀以來,歌劇的 da capo aria,這個詠唱調的A…B...再回到頭唱一遍,這樣子的完成整個的效果,所以呢! 就不論是A或則是B,這二個不同的小步舞曲它本身,最長見到的都是所為的Ronded Binary,我們目前說的輪旋二段体,那麼也就是第一段呢,結束在屬和弦,第二段呢,繼續屬和弦呢,最後回到主和弦,但是回到主和弦的同時,似乎也有把之前的的這個,第一段的這個音樂的弦律素材呢,再次的再現,這個再現都維持在主和弦上面,B段也有類似這樣子的情形,我們再回到A段的時候呢,注意到唯一的差別就是原來該做的反覆的的地方,我們之後再次的da capo的時後沒有那個必要去強調它二者之間二段体對稱的一個效果,這裡沒有必要反覆了,通常已經就是取消了反覆,在da capo之後的A段呢,就只差aba’ ,是這樣子,那麼十八世紀中期以後的小步舞曲,乃至於後來十八世紀末期,所謂的Scherzo灰諧曲都是這樣的應用,那麼它不叫做Minuet-1…Minuet-2,它叫著MinuetTrio再回到Minuet,這個Trio原來的意思是三重奏的意思,為了製造一個對比一個效果,通常在B段的部份第二個小步舞曲的時後,通常運用的樂曲比較少,幾乎是使用三重奏,就是二個高弦律加上一個低音的低音樂器所形成,所以把它叫做Trio,這個帶有Trio小步舞曲,這樣形成的Composite ternary form,也就是所謂的複合式三段體,這是應用在最普遍的,這樣的三段體形式我們再來看一下。

【開使撥放Mozart K 525及樂譜…………

….第一段反覆….….第二段….聽到這裡再現前面的第一段….….接下來Trio….也就是第二首小步舞曲,注意到它跟第一首小步舞曲之間的對比的效果….反覆….結束在D調上面…..沒有反覆

! 以上呢,就是Mozart小夜曲中的Minuet的小步舞曲,注意到這個段落呢! A B! 彼此的調性不一樣,G調.,屬調D大調,當然結束的時後製造一回到原調D大調上面,這樣子的效果,屬和弦回到主和弦D這樣的情形。

我們對於整個三段體的介紹,當然這樣的所為的Composite ternary form,所謂的複合式三段體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現像,好比說呢,有時後呢,這個da capo 之前,這個Trio 的後面會加上過門,所以呢!.....A…過門…B…Retrandition 再回到A,這樣子的情形呢,一個曲子,整個Minuet它會有二個Trio,這樣的現像在布拉姆斯的作品中常見,那麼此外呢,跟這個A—B—A Composite ternary form有點類似的地方就是在一些圓舞曲,使用這個A—B…然後回到A,它又再介紹另一個樂段C,乃至於再回到A,那麼,可以看這個之間,其實有相當類似情形,介紹五段A—B—C—D然後A,那麼這樣的所謂變化,都是從原來的樂器的複合式三段體,最後,演化成這樣子的情形,我們大致上對於三段體的介紹就到這理。

接下來我們要開使研究另外一個所謂的形式,這種形式呢,在音樂也是出現非常普遍的,叫做所謂的Rondo,所謂的Rondo是指的一個樂曲之中呢,它有一個會不斷反覆出現的一個所謂的副歌也好或者是樂段也好,這一個會不斷反覆的樂段,有時後就會用A來代表,它會有若干A出現,以有別於其他的樂曲的一個形式,Recurrence of a refraina refrain一個副歌,一個樂段不斷的反覆出現,那麼當然這個本身的a refrain,它是一個自身完備,所謂的Closed的閉區間passage,它是結束主和弦上面,那麼既然不斷的要反覆出現,它至少還出現二次以上,我們才可以稱之為所謂的Rondo,如果只出現一次,再加一個—B—

,這不過就是之前所說的三段體A—B—A,有別於三段體它,必須要出現二次以上,這個A本身;這個Refrain;這個副歌,它呢,是自身完備,是一個Closed的閉區間的這樣子的音樂的樂段,至於夾在這些若干的A之間的樂段呢,例如這邊是—B—,這邊可以夾一個—C—,若後還有的話,可以D..E..F..等等,我們就把它稱之為epidsodes插入樂段,插入樂段Epidsodes或者是couplet,意思也是一樣,當然從無論是Epidsodes或者是couplet,尤其是couplet,其實呢,它是從原來的詩的結構名字而來的,的確呢,在這個Rondo本身呢,一個很古老的歷史,從法文的Rondoeau這個字眼來的,這個字本身原來是用在詩的這樣子的結構之中,有一個不斷會回來的詩段,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點,點....點,往事知多少….往事知多少..等等,再以歐洲的詩之中,這類形的詩体,注意到詩的体材,那麼用詩跟歌是連在一起的,乃至於Rondo原來是在中世紀時後世俗歌曲中的一個形式,當然這樣的形式,它通常據有一種很輕鬆很吸引人的這樣子的特質,帶有一點Witty quality的音樂的特質,當然除了少數例外之外,Rondo呢都是用在輕鬆愉快的,最後一個多樂章的交響曲中,它只是奏鳴曲中最後一個樂章,很喜歡使用這樣子的形式Rondo,當然取材於它本身有這樣子的特質,輕鬆愉快帶有Witty quality這樣子的特質,我們再看下面,整個做一個整理,在Rondo呢,可能跟中世紀的一種所謂的詩的題材Rondo應該是有直接的關連,到了十七世紀的時候法國的作曲家呢,開始寫所謂的Rondo,那麼它發音是完全一樣的Rondoeau,這只是一個法文的發音而已,那麼到了十八世紀初呢,像Bach的作品中的英國組曲,可以看到它有Rondo這樣子的形式,至於到了十八世紀呢,我們看到Bach他的英國組曲的第5號,其中一個組曲叫做passepied,它本身就是一個Rondo,再特別注意到譜上passepied呢,Rondo法式的拼音方式,看在譜上面Passepied1(en Rondeau)它是一個法文拼音的方式,那麼這樣的一個樂章,本身呢,是一個標準的帶有二個插入樂段或Epidsodes或者是Couplet這樣子的Rondo形式,所以,A—B—A—C—A,好C—A,到了所謂的古典時期,HaydnMozartBeethoven時期呢,它們的應用呢,我們甚至把它叫做Rondo style輪旋曲的風格,一般而言Rondo副歌Refrain呢,通常是快樂,甚至帶有一點Humorous,幽默的感覺,但是呢,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最普遍的Rondo讓我們想到的是,Mozart的土耳其進行曲,將來介紹一下,那麼這樣子的Refrain呢,可以說是又快樂又帶有Humorous,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小調的Rondo,帶有點渴望的所謂的感覺,好比說,不曉得同學還記不記得,課程的一開始曲式分析第二講的時候,我們曾經介紹Mozart的一首K511RondoA小調的Rondo,本身就是帶有渴望帶有多愁善感的特質,我們不防再聽一次它的小片段。

也有一些Rondo呢,它的一個所謂的Refrain呢,這個副歌呢,可能是帶有陰影,一些所謂的Mysterious秘密的感覺,像他的同樣是Mozart的奏鳴曲K310的第三樂章,我們不防呢,來聽一下很有Shadowy的,很有所謂的帶著陰暗、陰影,帶有神秘的特質的Refrain。【…………聽音……………

,那麼當然也有極為激情的,就是有戲劇化的效果,有名的呢,就是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Op,13,如果各位同學有修過我的西洋古典音樂賞析的時候,它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也是一首Rondo,就顯得極為強烈、激情,帶有戲劇化的一個效果,也許呢,我們還可以再回味一下這首帶有極為強烈的情感,以及戲劇化的Rondo的形式。【……聽音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Op,13第三樂章………

當然呢,有時候Rondo呢,也不見得放在多樂章的最後一個樂章,像貝多芬的一些作品,他的第四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就是一個Rondo,那麼以上我們來看一下,歷史上Rondoeau,這個字眼乃至十七世紀、乃至十七世紀早期法國Harpsichord的一個組曲,Harpsichord大鍵琴組曲中的一個樂章,就是Rondo,最常出現的就是A—B—A—C—A,這樣的5段的Rondo形式,我們的Refrain,我們副歌呢會出現三次,以下是Ramean’s,很快樂的這樣子的Rondo,我們來聽一下,做為今天的結束。

-----------------------------------------------------------------------------------------------------------
 
 
曲式分析  16  期末作業逐字筆記     張守誠 92210366

 

4/   各位同學好,歡迎各位一起來研究曲式分析,我們繼續為各位同學談到所謂的輪旋曲,Rondo這樣的一個曲式,在所有古典的作曲家中所使用的Rondo,我們看到最頻繁使用的方式呢,是以下這樣子所謂的7個部份,7Part樣子的Rondo,也是A這個Refrain,這個副歌B—A—C—A—B’—A也就是說我們的Refrain反覆了三次,那麼其中B這個EpisodeC這個Episode,以及似乎B這個Episode呢,在Episode3的時候插入樂段第三次的時候,有一個再現的效果,這裡面呢,牽涉到了整個古典時期的作曲家有Tonal sensitivity的觀念,所謂的Tonal sensitivity,就是所謂的對調性的這樣子一個感覺,很強烈的對調性的感覺,我們在這一個所謂的Rondo之中呢,事實上,除了我們所謂的不同的樂段的插入和原來的樂段之外呢,其實呢,這裡面有很強烈的所謂的調性的對比的效果,如果我們的原來的所謂的Rondo的這一個Refrain,它通常呢,是一個自身完備的的小曲子,所以它們會結束在自已的調性F,那麼第一個插入樂段呢,如果是大調性呢,通常最常見的它會使用一個最強烈對比個性,就是所謂的屬調,屬調上如果是Do的話這邊So做為主音,那麼這樣一個情形呢,這樣子所謂的素材,在古典的作曲家來講,這樣子的一個所謂的屬調對比樂段的素材呢,有這個必要呢,到了最後呢,到了最後的時候,要讓它全部翻案,全部翻案,回到所謂的主調的這樣子的觀念,這樣的話對於整個調性平衡而言,對古典的作曲家來講,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所謂的滿足,當然這裡牽涉到許多所謂的心理學的問題,已經所謂的比較長的所謂的結構性,聆聽的一個方式,我們並不期待,同學呢在一開始中就能夠理解,這所謂的Tonal sensitivity,對調性的強烈的一個,所謂的感覺,我們須要平衡這樣的一個離開調性一些素材,將來呢要回到調性上,至於這一個所謂的C部,C part Episode 2第二插入句呢,通常呢是一些其他的一些素材,有時候呢,在調性相對起來比較不穩定,或者呢,它會使用所謂平衡小調上面,那麼如果這C大調在Episode C,有時候會喜歡使用平衡小調位置,那麼跟之前我們所談到了像Baroque時期,像Bach一些Rondo呢,阿...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古典作曲家,古典時期作曲家在處理Rondo,這樣子的時候呢,很在乎所謂的Continuity,所謂的繼續音樂的調性,那裡在之前Baroque時期的這個Rondo呢,往往就是所謂的Refrain加上EpisodeRefrain+Episode這之間不須任何銜接,那麼在所謂的也就是說,所謂的Rondo,就是說副歌加上插入樂段這樣子一個,一個一個的段落,它們彼此之間都是一個自身完備的一個單位,把串在一起,那麼在古典時期,BeethovenHaydnMozart的時期,他們都寫過Rondo,首先這個Episode,每一個所謂的插入樂段本身,並不是一個自身完備,而是開放的,必須要有那個絕對須求,要回到所謂的我們的Refrain,我們的副歌之中,那麼所以有更強烈的所謂的一個連續性的一個效果,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回去,通常呢,要經過一些所謂的過門樂段,我們回到我們也經前面之前已經唱過的樂段,Retransition,阿…Retransition這些Retransition,這些所謂的再過門的樂段呢,可以說是Rondo中呢,最讓人覺得迷人的的地方。

 

5/   接下來呢,我們來沈思一下,所謂的Refrain,在古典時期這個所謂的Rondo,它們有些什麼特性,首先在古典時期的Refrain它本身呢,應該是一個小小的歌曲,一個完整的樂段,通常不會是一個單純的一個單一的所謂的樂句,而且呢,在和聲上Harmouicall,它是一個封閉的狀態,也就是這樣的狀態,它最好呢,結束在所謂的Do,結束在我們的主音上面或者是主和絃上面,有個完成的感覺,那麼至於它的這樣的樂段,它本身,所謂的形式,是什麼可以是所謂的Binary,所謂的二段体,當然也可能可以是所謂的三段体,三段体,A—B—A三段体,這樣子例子呢,可以說是都有,那麼每次回來的時候,這個RondoRefrain回來的時候,A回來的時候,它們有時候呢,常常會有一點點變化,也就是有若干程度的所謂的Variation的效果,當這樣的情形,即便不寫出來,不寫出來,在Mozart時代、Beethoven時代,常常會即興的方式來做某種程度變化,那麼,當然有寫出來時候,我們形容它是一個Variation,即便不寫出來,依照當時的演奏的實際來講呢,是常常做這樣的不同,就是任何一個樂段如果反覆的時候,把它做一些變奏,當然有時候甚至呢,會稍微這個把它簡短,減短一點些反覆的地方,在樂章本身有反覆的地方,或者是,這個刪去一些他們作曲家認為,已經有足夠表達的一些段落,意思到了就好了,那麼我們接下來,聽幾個例子,第一個呢是,Schubert 他的A大調的Sonata第最後一個樂章,這個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個所謂的二段体的Refrain,以及BeethovenO,P14 2號的這樣的一個,這個後一個樂章,也是一個Rondo,而這個Rondo,所謂的Refrain,我們把他叫做主題也好,副歌也好,它倒是一個所謂的三段体,A—B—A三段体,分別來聽一下。

 

6/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是Schubert這個D959這首A大調Sonata,他的這一個Rondo的一個主題Refrain,我們來來聽一下。

【聽音…. Schubert A D959…….好它的第二段呢,有反覆,但乃不改它的所謂的二段体的基本結構,第二段結束在所謂的主和弦……好這是Schuber的一個例子,接下來呢,我們再來看一下BeethovenRondo的這樣的所謂的三段体的一個例子。】

 

7/  這是Beethoven的一個作品14號的第2Sonata的最後一個樂章,Beethoven呢把它稱為所謂的Scherzo,這個詼諧曲,當然叫它詼諧曲,並不表示說,它是這個一般的,我們習慣的詼諧曲的曲式,我們一般詼諧曲呢,通常是所謂的複合式的三段体,但是呢,在這裡呢,它叫它所謂的Scherzo,主要是Scherzo原來的意思是幽默,Refrain這樣的一個副歌呢,聽起來非常的幽默,所以把它稱為Scherzo,那麼在形式呢,當然是一個所謂的Rondo,就是它這樣的一個Refrain,會在後面不斷的回來,而這個Scherzo的主題呢,本身是一個三段体,三段体A—B—A,我們來聽一下…….

【聽音…. Beethoven O,P 14,No.2….….我們剛剛看到Beethoven這首Scherzo,它是一個明顯三段体…..這是A…. A段結束….然後B….那麼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暫停,又清楚的回到A段,當這個A段和原來的A段只是它的8度位子,好,是完全一樣的素材,這是BeethovenRondo,這首曲子是一個所謂的標準的A—B—A三段体的這樣的例子】。

 

8/   研究完我們的副歌,接下來我們來看,接下來的就是所謂的Episode1,也就是第一個插入樂段,也是在這裡用大寫B,來形容的這樣子一個段落,這個素材呢,在這個樣的,所謂的7Part的,所謂的Rondo之中第Episode3Episode3呢,其實是類似的素材,只它在調性上,把他移到所謂的主調上面而已,所以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它們所謂的Episode1以及Episode3,它們有怎麼樣的特性,首先呢,它們一定會使用一個極為強烈的對比性的調性,通常就是它的一屬調,V級的一個音,當這裡呢,特別要強調,更重要的是,這樣子的調性本身呢,是有跟這樣的,一個所謂的主題之間,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不穩定性就會虛像,有個虛實呢,回到所謂的主和弦,或者是主調上面,乃至於呢,這樣的音樂的連續性,就有它的動態往前推進,這個是對古典時期的作曲家來講,這是極為重要的,這樣子的一個情形,那麼不論大小調,都有可能到它的一個所謂的屬調的位置,當然如果是小調,有時候會到它的關係大調,也就是大了三級,A小調會到C大調上面,這樣的一個情形,當然當這個所謂的插入樂段,可能會跟至前的所謂的Refrain之間,最大的不同,不見得有很明顯的弦律,Refrain就像一個小小的歌曲,這樣的歌曲,讓我們很明顯的、很清楚的、很容易的去聽出來、當它出現的時侯,是有很明顯的外形,但是這個所謂的插入樂段,Episode呢就不見的須要很清楚、很明顯的弦律,那麼有時候它可以使用所謂的對比性的弦律,或者甚至呢,使用完全Refrain一樣的弦律,只是把它在調性上,做了一個所謂的一個屬調上面,Haydn呢,常常習慣這樣的方式,也就是它在弦律的素材上,並不做任何新的對比,他只純粹是考慮在調性上對比情形。

    好比說我們來看一下,這首Haydn的第48Piano Sonatae,鋼琴奏鳴曲的Rondo,它的一個例子,我們看到它的這一個所謂的插入樂段,使用跟原來這個所謂的Refrain,這個副歌的,這個所謂的弦律完全是一樣的,那麼但是呢,他把它轉到所謂的屬調,在這個Case呢,這是C大調的作品,那麼它的屬調是G大調,我們來看一下…..這個So..So..So..La..Mi..Fa..Mi..Re..Do..So…..…So.. So..La..Mi..Fa..Mi..Re..Do…如果轉到這所謂的屬調的位置,變成Re..Re..Mi..Re..Ti..La..Do..Re..Re..Mi..Re..Do..Do..Ti..Do..Ti..La..So……………….這個所謂的直接的轉到屬調位置,我們來聽一下.. Haydn的第48Piano Sonatae

 

9/   【聽音.. Haydn的第48Piano Sonata……..……這個Refrain本身呢,它是一個Ronded Binary這個插入樂段,有一個小小的過門….轉到屬調…...我們看到這個所謂的的一個插入樂段呢….它的開始呢… Re..Re..Mi..Re..Do..Ti……Ti..La..So..Ti..So..Re…那麼跟我們原來的主題…So..So..La..So..Fa..Mi..Re..Do..So….是完全一樣的弦律,只是把它轉到屬調】。所謂的屬調,大家看到,那麼當然這裡面比較不清楚,這樣子的一個關係,但是我唱出來,你可知道是完全一樣的弦律,在高的上面,所謂的下四度從So..So..La..So..Fa..Mi…變成…Re..Re..Mi..Re..Do..Ti....你可以聽出來是完全一樣,但是在調性上呢,一個是主調,一個是屬調,這是Haydn的一個做法也就是Episode1,它是一個插入樂段呢,不需要在弦律上跟原來的樂段有怎麼樣不一樣,這樣的Case,那麼當然。

 

10/   在速度上,以及在節拍上,通常它不會在第一個插入樂段,有任何的改變,會跟原來的Refrain呢,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它對於古典作曲家,再一次這樣子連續性非常重要的,而在Episode1最後有一個再現,也就是成為Episode3的時候,第三個插入樂段,我們在回味一下,這個我們看到的古典的7Part的,這樣的一個所謂的Rondo,它的一個結構是A—B—A—C—A—B’—A,這樣的一個過程,最大的在調性上,我們看到上面的調性是主調屬調回到主調,至於這個任何的調子,其他的調子,然後面這邊呢,再一次出現B的時候,它是回到主調的情形,這樣子的狀況當Episode1回來的時後,通常呢,會回到了這個所謂的原調主調上面,至少它要回在這個它的後半段,最少它應該要這樣所謂的回到原調的這樣的一個作法,乃至於能夠達到所謂的調性上的一個完成的滿足感,乃至於這樣子的情形,才有這樣子的音樂呢,對於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在和聲上,它才有這樣足夠的穩定性,讓人覺得這樣子的Convensing,有絕對的一個調性上的一個絕對的說服力,這個當然又牽涉到很多心理學上的事情,那麼談到這裡有時候,不見得同學會在一時中去理解這件事情,但是很自然的,覺得這樣子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就是作曲家在苦心經營製造的效果,總覺得這一切應該是如此的,那為什麼我們在這邊,其實這樣子的分析,要到這樣子的效果。

 

11/   講完了所謂的第一個Episode,順便也提到第3Episode,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我們來談一下,這樣的所謂的7PartRondo呢,它的最中間的那一個插入樂段,也就是所謂的第二個插入樂段,就在我們所說的這個部份,A—B—A—C—A—B’—A,那麼分別是第一插入樂段,第三插入樂段,以及中間的Episode2的第二插入樂段,那麼這樣的一個插入樂段,當然是在整個樂曲的正中心的位置,所以呢,在一個平衡上面,有時候這樣的C段,同常會比較大一點,比較大,那麼來造成這樣的整個左右平衡的效果,在樂曲的內容上呢,少微把它強化一點,在時間上呢,會比較大一點,那麼通常它也是一個所謂的自身完備的,這樣的一個所謂的樂段,那麼也就是他本身是個,調性有個完成,通常呢,它會有一些新的調性,甚至若干個不同的調性,在速度上,甚至節拍上,都會有一改變,當然這一牽涉到整個曲子在這裡呢,有比較大的一個變化,這樣的情形這個大的變化,某種程度上在心理上,也是會造成一個所謂的一個期待,一個渴望,這期待渴望呢,去尋找回到我們熟悉的東西,用更大的轉變,更大的離開,那麼這樣子的渴望就更強烈,這樣的一個所謂的中間的Episode插入樂段,也就是第二插入樂段,它常具有這樣的一個暍止,對於整個Rondo而言呢,它提供更多更強烈的所謂的,對比的效果,那麼在大調的Rondo形式呢,通常它會喜歡使用所謂的IV級,所謂的下屬調或者呢,使用關係小調,若是C大調它甚至會使用所謂的關係小調A小調,或者呢F調,F大調,它的下屬調的一個調性,那至於小調的Rondo,小調式Rondo,它喜歡用所謂的平行小調,平行大調Major mode of 1,也是如果是C小調,在中間的插入樂段的時後,會喜歡所謂的C大調,或者呢它的IV級或者是它的所謂的VI級的所謂的調性那,麼如果是C小調IV級是F小調,如果是C小調的話,它的VI及呢是A大調,這個是Second Episode第二插入樂段,這個整個Rondo最中間的樂段的時後所具有的一些特質。

 

12/   各個段落我們討論了以後呢,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就是在古典時期作曲家呢,很在乎整個樂曲的一個所謂的連續性,這個連續性在樂段與樂段之間呢,加入所謂的過門樂段,叫作所謂的Transition以及所謂的Retransition再過門,那麼這個的差別,Transition是走到帶到以前沒有發生過的樂段,而Retransition是帶回到以前已曾經發生過的樂段,二個之間唯一的差別是這樣子,那麼當然這樂段與樂段之間有時候遷涉倒轉調,調性改變了而調性的改變靠的呢,就是所謂的Transition這樣的樂段,所謂的過門樂段來達成,那麼當然從第一個Episode之後,那麼就是這樣的一個所謂的Transition,那麼有些時候呢,尤其是Baroque時期之前的所謂的比較原始的Rondo,它的一個所謂的樂段,這個之間呢,完全沒有Transition的也有這樣的情形,但是通常呢,在這一個Episode之後立刻就是下面一個Episode,也有這樣一個情形,但同常呢,在這一個所謂的,如果我們面前的這個所謂的Refrain這樣的副歌,他本身是一個自身完備的調性,所謂的封閉的這樣子情形,我們到了下面一個樂段,如果要接轉到另外一個調性,有時候有點突物,如果我們必須要做到一個所謂的Modulatory,轉調的這樣的過門的樂段的情形,作為一個所謂的銜接同樣的道理所謂的Retransition,所謂的再過門把一個Episode,把它怎麼樣製造一個回來到Retransition,這樣的一個情形,當然有時候呢,這樣子的所謂的過門樂段,可以讓這樣的一個弦律的銜接,幾乎讓我們完全聽不出來,突然就這樣子銜接的天衣無縫,讓RondoRefrain回來,像一個小精靈一樣,啊你回來了,當然這裡有它的幽默,有那迷人的地方,也是古典時期作曲家常常喜歡製造的效果,好….我們時間的關係,必須要在這邊停,這Transition的例子呢,我們要在下面的一講次為各位介紹,就各位同學呢,務必立即在你的記憶還很鮮明的時後,聽下面這一講,我們來講一下所謂的Rondo的,這個Transition過門樂段呢,它的實際的例子。
---------------------------------------------------------------------------------------------------------
 

曲式分析17  期末作業逐字筆記    張守誠 92210366

 

3/   各位同學好,歡迎各位一起來研究曲式分析,我們接著上一節,談到Rondo之中呢,所謂的過門的樂段是怎麼的銜接,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我門連續二講的呢,我們的課程一開始所放的一段音樂呢,是Mozart的鋼琴的Sonata鋼琴奏鳴曲,它的第3樂章,Kershaw NoKershaw是一個人,那麼他編撰了這個Mozart所謂的作品,按照所謂的編年體的的方式來編輯,它一共編了六百多號,所以呢,K,333呢,剛好是Mozart的作品中的,整個大概是中間的位置,所以用這樣的所謂的Kershaw No,已知道作品的前後,當然在所謂的作曲家的總編,所謂作品的總目錄,這樣子編輯的方式呢,有二大類,一種是所謂的編年體,按照作品,這個作品推測的作曲的時間,有些是可考的,有些甚至不可考,從風格來推測,那麼按照編年的方式來編輯,所以數目越大呢,可以是,作品是越後期的作品,數目越小越早期,那另外一個按照所謂的分類體,按照不同的所謂的曲種,各自不同曲種作來分類,這是為了鍵盤樂,這是為了某些樂器,那不同的曲種作分類來作編排,像BachBWV,它不是由一個人所編撰的,是由一群人所編撰的,所以它BWV代表呢,The bach Velech,Bach的作的版本,那麼這個就是用所謂的用分類法編撰的,也提供各位同學基本的一些常識。

     當我們在每次在叫這個作品編號,於最常見的所謂的OPOP作品第幾號這個呢,往往作曲家還在世的時候跟出版商之間的關係,出版呢,習慣上呢,會把這個作品在出版某一個作曲家作品的時後呢,按照出版時間順序呢,給它一個所謂的作品編號,那麼這個出版作品往往不只是一首曲子,是當時的出版決定這樣子的出版,於似乎往往裡面一個OP,一個作品可以包含了若干首的Sonata,這樣子的情形,那麼這是在作曲家還在世的時候,出版時會附於這樣的OP .No,所謂的作品編號OP多少,這樣子情形,所以呢,這樣子眾多的不同的所謂的作曲編號的方式呢,當然很重要的時侯,還需要提醒各位同學,就是這個作品它的調性是什麼,這個曲子是降B大調,B大調的一個作品,我們先看一下這個Mozart的這一首K,333呢,它的最後一個樂章,這個所謂的Rondo,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所謂的RefrainRefrain它的所謂的副歌,本身極具弦律性,所以Mozart的作品,它的主題弦律通常極迷人又有魅力,那麼這個在這一Rondo所謂Refrain之中,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我們來聽一下它,是另外一個Mozart的作品我們看到的弦律上極為對稱,如有二個樂句,前言後語,那麼非常對稱的這個樣子的效果,這樣子的極強烈的所謂的期待與滿足感,好….我們來聽一下它的所謂Refraintransition 本身呢,為了強化它,它直接有一個Repeat反覆的一個過程呢,少微有一點裝飾性,我們來聽一下。

【聽音Mozart K,333…..好這是它一句前延後語….這裡很清楚的對稱的樂句……這是我們看到Refrain….那麼很清楚的有一個所謂的前言後語….前言呢所謂的結束在屬和弦上….後語結束在主和弦上面…..所以我們這樣的一個對稱….這樣的形式呢….所謂的對稱的樂句它直接有一個Repeat….有一個反覆….那麼一樣情形呢,完全一樣結束在所謂的主和弦上面】。

    接下來那麼我們所謂的Transition,所謂的過門樂段,我們來聽一下,當然過門樂段的目的,很明顯的為了要所謂的轉調的一個部份,這個Transition所謂的過門呢,本身呢,可以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弦律,在這三連音的地方,看到它等於說把這個調性逐漸的帶到所謂的屬調上面,這個調子是降D大調,那麼它的屬調是F調,當然完成了調性轉換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進入到所謂的Episode1Episode1的地方,Episode本身呢,是沒有什麼特殊的弦律,我們來聽一下….….就是這個….也就是這樣子的小小的動機呢,似乎呢,反覆了若干遍,若干次,反覆了差不多三次,那麼然後呢,進入有一連串16分音符,我們聽下去….首先這樣的一個Episode1….本身似乎沒有特殊的一個弦律….那麼有一個小小的動機…..那這樣子的樂段在最後呢…..它是一個很清楚的完全的一個終止式PAC  Perfect終止式….結束在法國的F調…. 調性是屬調結束在屬調….然後呢有一個比較高音律的這樣子的轉換….我們來聽一下….然後呢….幾乎是完全沒有任何的縫隙的狀況…..我們又回到Refrain…再聽一遍.

 

4/   【聽音….....Refrain第一句結束在V….這一首結束反覆有裝飾性的….過門….轉調…. Episode1…再一次終止式…Retransition…又回到Refrain…】。

 

5/   我們剛剛看到的這樣的例子Mozart Piano Sonata K,333那麼它的Refrain本身是一個對稱的樂段,那麼經過了這樣的Refrain,而反覆經過Transition的過門樂段呢,一個新的轉調到屬調,那麼第一個Epsode,第一個插入樂段本身好像沒有很明確的弦律,那麼它只有一個單一的主題,啊….那麼而且呢,反覆了三次然後呢,最後呢,它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所謂的Retransition,再過門的樂段的一個開始,所以本身是一個,等於說一個音省略的情形,Elisiou一個情形直接進入Retransition,那麼當然這樣的一個無縫的一個銜接,Haydn是非常喜歡使用,那麼Retransition的一個過程中,它經過了半音的上形,我們看這樣的半上形的地方,大概在這邊,乃至於達到轉回到原調的效果,而且呢,透過F一個主音F,這個屬音,那麼不斷像打拍子一樣,又剛好是我們所謂的主旋律的Refrain副歌的第一個音之間,這樣子的銜接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的縫隙,讓這一個所謂的Refrain呢,回來呢,幾乎是向小鬼偷偷地溜進來的效果,這是Mozart Rondo本身具有的迷人魅力,本身呢,就走這樣的明確的關係,當然在演奏上呢,也要特別注意到這樣子一個作曲家的苦心,那麼如果你把原來在作曲上,幾乎是完全沒有任何的縫隙的這樣的一個回到所謂的Refrain,很有痕跡的話,就完全破壞掉原來作曲苦心的設計了。

 

6/   有時候呢,特殊的一些過門樂段呢,可以製造一些特殊的效果,當然我們知道Rondo呢,有一致命傷,就是他不斷回來,它的主題每次回來呢,多多少少這個主題本身已經是個完整的弦律,那麼過多的反覆,會製造一些某種程度單調的效果,所以當我們預期主題回來,而主題也真的回來了,可是呢,卻在不同的所謂的調性上面,也就是這是一個假象呢,某種程度上是一個Joke,一個音樂上的玩笑,那麼當然可以製造一些趣味,那麼避免這樣子所謂的單調情形,有時候這樣的所謂的假性的回歸,假的回歸False return,也會製造某種程度上極為辛辣的效果,那麼Beethoven很喜歡用這樣的所謂的假象回歸,我們的弦律,我們以為已經回到所謂的Refrain副歌,其實呢,它是在不同的調性上面,那麼製造某種程度辛辣效果那我們就用我們之前所討論的Mozart的這個K,333這首奏鳴曲這首Rondo,它其實也使用若干的所謂的False return,所謂假性回歸,我們就從我們之前所聽的這個部分…..我們Refrain—A—B—經過Transition—B—段再度經過Retransition又回到了A段我們繼續聽下去。

 

7/   【聽音…Mozart K,333….回到A…Refrain…副歌…Transition….….Episode2這時候呢所謂的關係小調…G小調上….下屬調….C段通常也比較強大….…. Retransition….回到我們的Refrain….過門….B’….它卻是在原調上面….B大調上….….終止式在原調上面好像回來了….最後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Refrain…】。

     好以上呢,是Mozart K,333他最後一個樂章的一個Rondo,剛剛看到的這一個很有趣的所謂的False return,假回歸的地方在,A—C—A A—B—A—C—A—B之後,我們應該所謂的B回來,結束B段的一個結束,一個終止式,經過Retransition,好像一切的一切都要回歸到我們所謂的Refrain,可是第二句的時後,一樣的讓我們好像被開了一個玩笑,然後再經過了更慎重的一個所謂的一個花奏的效果,最後才再回到我們的所謂的Refrain,這是Mozart所使用的手法,當每個作曲家的手法不一樣,但是呢,更讓我們感受到作曲家在Rondo的應用上,應用了各種不同的設計,乃至於避免Rondo所製造出來的所謂的Monotonace,就是單調的感覺,有時候為了避免這樣的所謂的單調,Mozart會把這一個所謂的原來的Refrain呢,作一些改變,乃至於一方面它有Refrain的效果,回到我們原來的聲音,它還做一些轉調,其他的動作,乃至於這個Refrain本身,真的是一個假的Refrain,這樣的情形都是在製造樂曲的的效果¡。

 

8/   當然讀了我們之前談到的,標準的最常用的古典時期的Rondo之外,從7 Part Rondo,那麼在其他的例子來講,我們也常常可以見到一些其他的形式Rondo,好比說A—B—A—C—A D—A—B—A或者是A—B—A—C—A—D—A,這樣的不同於我們所謂的,最常見的標準Rondo形式,在這些古典作曲家中呢也都有,此外還有一種Rondo形式也相當常見,那麼和我們之前所說的一個7Part Rondo,不一樣的地方,通常有一個Grace ford的特質,最常出現在多樂章的奏鳴曲,交響樂奏鳴曲的最後一個樂章,而在許多慢板的樂章,也蠻喜歡使用Rondo,也就是你有一個Refrain回來,但是這個回來呢,相對起來呢,就不需要剛才所說的Tonal sensivity ,調性的回歸的關係並不需要慢板樂章,本來向前推進的力量,就不是那麼迫切,那麼這樣的所謂的5Part Rondo呢,就十分的常見,像我們之前談到悲愴奏鳴曲,它的最後一個樂章是一個Rondo,它的第二樂章,慢板第二樂章,其實也是一個所謂的Rondo的形式,此外,此外呢,千萬不要認為只有器樂曲使用Rondo,而且在歌劇中的Aria,常常喜歡使用Rondo的形式,聲樂曲之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類似像Rondo的例子,我們這整個曲式分析,開始的時後曾經談到Mozart A小調的Rondo,那麼它是K,511,那麼,而這樣的一個Rondo形式,是一個慢板,十分的強大,它使用的就是所謂的5PartRondo5PartRondo有時候被稱為小Rondo,這個小,不認為它的篇幅就很小,他只有5Part,但是往往呢它的長度可以十分強大,光看每一個Part有多強大,那麼在聲樂曲之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這樣子所謂的5Part例子,最後呢,我們來聽一段在Mozart Donluvani 裡面,由Donna Elvia’s所唱的一首所謂的詠唱調,它就是一個標準的5PartRondo,各位同學一邊欣賞一邊結束今天的課程。

     此外呢,我們還可以看另外一種Rondo,跟我們之後談到的Sonata Form的所謂的混合種的形式,叫做所謂的Sonata Rondo,那麼所謂輪旋奏鳴曲,那麼我們在之後談到奏鳴曲式的時候,我們回過頭來談這樣的輪旋奏鳴曲,大致上我們乃至於它的中間的一個Part呢,其實呢,等同於奏鳴曲式的發展部的時後呢,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必要把它稱為所謂輪旋奏鳴曲了,這個我們之後呢,再跟各位同學介紹,好….我們今天呢,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