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2011-05-22) 西洋音樂史(一) 第33講
by 黃淑鳳 2011-05-22 11:04:00, 回應(0), 人氣(2022)

 

數字低音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cacini出版的Amaryllis mia be lla這下面是伴奏,伴奏看起來只有一行旋律,旋律之上呢往往有些地方寫了些數字像6 11 10 乃自於6 11 10這邊呢11 10 14這代表什麼意思?加了數字的低音叫作數字低音。代表的意思不只是演奏這行音而已還包含在低音之上要堆疊出一個和弦,和弦開始進入西洋音樂語言之中簡單例子第一個音低音符號的位置,所以第一個音是sol,如果只是彈solfa所涵蓋的意思要在樂器上除了彈sol的音之外還要彈sol以上所堆疊的和弦,按照這樣的情形solcre一個sol音不寫任何數字就代表要在sol以上所堆疊出來的和弦,這裡是G和弦致於第2個音是F升上寫一個6代表,我在上面除了既有的Fa la三度不用寫了之外還堆一個6度音Fa之上堆一個6度音就是Fa re前三個音代表的意思G小調和弦五集D和弦,D小調和弦,這是第一代的疊作方式,將來數字低音的方式還經過種種的改變,當時寫的11 10 真正的音程關係現再來講,大致上1110度會把它在一個8度音程也就是11度就是410度就是3度,利用數字低音的方式來表達整個伴奏的方式,這樣的寫作方式呢?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有不同的詮釋,對於沒閱讀數字低音能力的人來講,可能就要留住以下所謂的realization等於把它理解以後以上這些數字低音,就可寫成以下這些大符號,這時候可使用魯特琴演奏也可以使用現代的鋼琴來演奏,重點在於用鍵盤樂器演奏時它的聲部劃分會跟魯特琴這種撥弦樂器有很大的不一樣,每一個realization會根據樂器的改變會相映做一個改變,只要寫出來相映的和弦是什麼樣子,在流行音樂之中,大至上旋律在上面旋律往往加上和弦,演奏吉他的人知道怎樣演奏和弦,給演奏鋼琴的人仍然也知道 雖然盡管用吉他來演奏和弦的時候和用鋼琴來演奏會有很大的不一樣,重點需要知道我們演奏什麼這樣的伴奏方式以下就來跟著原譜來聽一下,Amarilli mia bella以上就是cacini他所寫的Madrigal仍然把它稱為牧歌Amarilli mia blla可能是第一首Madrigal但是卻沒有Madrigal過去所說的Madrigal強調的是它用音樂描繪文字,文字有怎樣的狀況音樂就會跟著來走,這裡沒有上上下下快速音階來模擬文字中的內容沒有講到我的心很痛苦,然後會把心碰碰的聲音做任何效果,但是cacini稱它為一個Madrigol在這裡我們沒有疊歌似的第一段歌詞,第二段歌詞配同樣的旋律表達上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當時在美學上對文字很敏感表達在裡面要特別注意到的它有重複很長的歌詞段落,就是在開始基本上完全不重複加上尾聲,我們看到的是cacini這樣重複其實代表強化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帶有裝飾性的一個重複,不妨可以多聽其他的版本,來看如何處理這樣的一個反覆樂段至於Amarilis這是常常被牧歌取材的女主角,到底是來自於哪裡呢?這是16世紀末期起可以看到在文學上一個叫做忠實的牧羊人的詩作中,常常被當時的牧歌作曲家取材內容取材至於一個幻想希臘時期烏托邦的地方文藝界的複古主意,這是17世紀??所繪畫叫做????就是這樣的一個田園場景,一個帶有神話的內容以及神話中的這些牧羊人牧羊女的故事。17世紀16世紀末期也這樣對希臘戲劇的復興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的場景常會出現的劇情。

舊複調與新複調

需要和同學特別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17世紀初期所謂的新音樂,千萬不要認為複調音樂立刻就消失了,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到今天複調音樂仍然是西洋音樂很重要的一個特質,16世紀末期起所謂的perfect art完美藝術,在西洋音樂中已經活躍了數百年,到達一個完美境界。在他本身陣營中呢看到一個新的方向,開始腐蝕它基底的一個現象,我們姑且把它稱為舊複調和新複調的一個爭議,新複調是一個second practice是一個義大利掌權的時代,而引導著複調音樂走向一個新的方向的人物不是別人就是claudio Monteverdi是一個典型跨世紀的人物出生於1567年至1643年,所以很平均分布在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我們看到他的音樂從複調音樂乃至於複調音樂挑戰最後呢充分擁抱新世紀的melody,他雖然不能躬逢其盛在florence camerata和商人墨客一起來研究新世紀音樂該是怎樣,很明顯從複調音樂出發但是新世紀時一樣完全能夠掌控新世紀音樂的流向,最後真正的把17世紀的精神歌劇帶入新的里程碑,真正的歌劇發展有早期的camerata種種歌劇作曲家一些努力與創作,真正能夠把這樣的一個精神帶成一個氣候,帶成一個作曲的規範的人物,就是Monteverdi在世紀末的時候Monteverdi工作於義大利北邊的重要文藝復興的城市,Monteverdi 接替當時的作曲家成為烏托邦重要的作曲家,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仍然看到典型的複調牧歌分佈歌曲的寫作,在這些複調歌曲中已經看到新的流向、新的趨勢Monteverdi認為zarlin訂下來的對位法則,都可因為我們的需要的戲劇效果而打破引起當時的原來完美藝術陣營,尤其是Zarlino這位北方作曲家的 得意門生威爾斯樂派的大師們反擊,認為Monteverdi的複調作品毫無疑問違反了對位效果,認為作曲複調音樂重要在於它怎樣完美的控制,小心掌控所有不和諧音,但是這些不和諧音早就在16世紀時期牧歌作曲家像Monteverdi和之前的???逐漸打破16世紀末期Monteverdi寫的一些牧歌,就是北方的複調音樂作曲家們所攻擊的對象,其中最有名的一首cruda Amarilli再次又看到Amarilli又出現了。Monteverdi的歌詞,取材和我們之前所說的Cacini是完全一樣的Monteverdi在牧歌劇中有名的cruda Amarilli use再一次取材於16世紀末期,gabrieliv悲喜劇描述牧羊人和仙女的故事,受到女神黛安娜的詛咒美好的Amarilli硬要嫁給不怎麼在乎愛情的年輕獵人,Amarilli當這樣的理由就要和年輕的獵人結婚了大概就沒事了,問題是Amarilli正和深愛他的人在戀愛,年輕的獵人也被別人所愛著,形成多角戀愛的關係大致上是這樣的故事,當時牧歌作曲家很喜歡取材的最主要來自神話故事,神話有引寓的作用當時的貴族很希望自己就是神話諸神的表達,忠實的牧羊人也成為16世紀末期到17世紀諸多牧歌的取材對象,接下來就來聽一下被當時舊複調陣營即為攻擊的完全破壞了原來所謂的複調牧歌Monteverdi寫的Cruda Amarilli先來看一下這首曲子,雖然出版於1605年作為Monteverdi第五冊牧歌集其中第一首在16世紀就已經寫了,五聲部複調作品,特別強調殘酷對他不理不睬我們知道後面的原因Amarilli被迫一定要和年輕獵人結婚,否則戴安娜就要對整個人類做很大的詛咒,不得不Amarilli要這樣子,不知情的獵人沒辦法宣洩我們看到Amarilli本身有一個有趣的一語雙關Amarilli在前面的Amar就是愛的意思,也可變成Amarlo就是痛苦的意思又是愛又是痛苦一語雙關,我們的女主角她的名字就是這樣一語雙關,一開始作曲家在這裡表達殘酷的Amarilli這時候注意到高音和低音有一個很腥辣的很苦澀的不和諧音關係,顯現出痛苦的男主角抱怨Amarilli多麼殘酷,隨著不和諧的抱怨在二度出現在re開始直接搬上四度以後再次宣洩之後,幾乎同時出現帶有幾乎像舞蹈一般的旋律,有苦有樂像舞蹈一般的旋律接下來就是當時的複調音樂陣營中最批評的地方,一連串快速音節之後低音sol的基底之下高音有一個lasol有一個9度差別,接下來fasol7度差別到mi,當時舊陣營的複調lafa兩個和sol之間即不和諧完全破壞掉了我們原來的對位原則,Monteverdi也加入這樣的論戰,所要宣傳的是一個新音樂實踐,對位原則都可以因為戲劇的效果而被打破,重要的一點Monteverdi早在世紀中的??就已經表現出來這樣的為戲劇效果可以打破原來做為對位原則的範例,他不是一個前無來者的一個挑戰,其實之前就已經如此在我之前大有人在不管怎樣Monteverdi在新世紀交替時,出版的牧歌集已經帶來原來在舊陣營中複調音樂之下,我們已經看到新的走向,複調音樂原來所要強調的和諧完美的控制,在新的世界中被戲劇效果戲劇要求更多彈性之下開始在內部中有新的腐蝕,我們就來聽一下cruda amarilli以上就是在17世紀出引起新舊複調論戰牧歌cruda amarilli歌詞是殘酷的amarilli就像名字一樣,去愛amarilli你卻那麼痛苦amarilli你又純潔又美麗,但是你卻比蛇蠍還殘酷好像我冒犯了你那我就盡興去死吧,再一次把男主角對amarilli的冷漠突然這樣對待他無情完全無法宣洩表達。Amarilli不是故意無情,等於要救世人所做的無奈舉動更顯現出扎心的悲喜劇的效果,在新舊複調論戰中舊陣營中找到zarlino的徒孫開始來批評,Monteverdi自己兄弟來回應分別把新舊之爭顯現出second practiceseconda pratica第一實踐和第二實踐,舊實踐和新實踐複調開始有新的走向,新的走向重點在於音樂的沉浮在歌詞中之不像舊的音樂pratice是凌駕在歌詞之上,我們需要到底是什麼樣的,由世紀的美學品味來做仲裁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到音樂,永遠離不開音響離不開純自然的,純物理這樣的現象所以perfece art純音響的效果,下來做仲裁的永遠是音樂教學中教導的內涵,永遠不會消失但是不在是唯一的作曲原則、方式、所以複調音樂完美複調音樂成為西洋音樂的很重要的基起,表達方式在17世紀起,隨著愛好戲劇表達愛好真正具象表達的時代中,看到新的方向具體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