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2012-03-22) 現代音樂 第17講
by 黃淑鳳 2012-03-22 00:11:04, 回應(0), 人氣(1630)

現代音樂17

我們在課前聽到的有點光怪陸離的,甚至有點外太空音樂作品,是我們前幾周談到第二維也納樂派schoenbergberg、第三位webern作品,再次進入到無調性音樂的世界,但是你可以看到無論是schoenberg也好berg也好以及webern也好,各有他們作曲的個性,以及他們要表達的方向,即便都是無調音樂,也極為不同的顏色,極為不同的感情表達世界,音樂在他的手下,簡約到只有一點一點的聲音,透過不同的管絃樂的樂器,製造出點狀的音樂效果,甚至於有人把他的音樂稱之為點狀音樂,點描音樂的特質,想到這裡就想到19世紀末期,也同屬印象派的畫家Georges seurat,雖然印象派畫家們對他有一種排斥,他最有名的一幅畫,注意到在畫面上我們看到其實是由一個一個用不同小點不同顏色製造出來的一個很特殊的效果,最有名的星期日午後的大碗島作於18841886年,當時也是參加印象派的展覽,但是這幅畫非常特別,乃至於印象派的畫家們不願和他一起展覽,最後只好把它放在一個單獨的畫室之中,有名的畫今天已經成為19世紀末期的代表傑作之一,schoenber另外一個重要弟子anton webern1883-1945)雖然比schoenber小十來歲,但是一樣他是一個從晚期浪漫派開始的一個作曲家,乃至於他的作曲經歷和schoenber一樣,經歷了一個後期浪漫派無調乃至於12音列在1904年和Bergschoenberg一起來學習,除此之外,事實上他在維也納大學修習音樂學,而在那裡得到博士學位,所以他對整個音樂史裏的熟人,使他一整套的理論來支持他認為作曲應走的方向,無可避免的從無調到音列的音樂,這樣的一個從音樂史演進的一種觀念,來看12音列的音樂,當然是對他的老師schoenber一個很重要的支持,他很有自信的講到了將來的音樂一定會是12音列的一種狀況Anton weber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被鄰軍的子彈打死了,他的一個作品在當時能夠暸解的並不多,對於戰後所謂新一代的新音樂卻又絕對性的影響,如我們前面所說的webern他的作品,風格從晚期的浪漫主義,乃至於到整個無調性音樂過度半音化,至於無調性音樂到12音列的風格都經歷過,webern他本身和berg不一樣的地方有些人認為是所謂無調音樂中浪漫派,而anton webern也許是無調音樂的古典例子,他不寫歌劇也不用說唱的一種手法,而他的音樂呈現出來一種簡潔透明的織體,集中而有節制的表達,巧妙的結合,在他早期的作品比較古典、簡約的表達方式。Webern他被誇讚過和schoenber經過晚期的過度半音變化的體系,乃至於自由無調性和按照12音列法,所製造這樣的作曲的手法,即便是在晚期的浪漫派的作品時期,我們看到晚期浪漫派往往是極為長而巨大的,可是webern一開始就是嘗試再探索的另一種不同的世界,所謂晚期浪漫派用字眼來形容所謂極大主義,要求到包羅一切規模編織都要很大,像我們之前所說的schonber他的晚期浪漫派的一個作品,一個極為龐大的清唱套曲(Guffe-Lieder),可是webern一開始就不來這一套,反而從一種微觀的世界看的是最微小的世界,最精簡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滿身的纖細瞬間即逝,那種點描式的聲音極盡新穎的、音調雋詠的,以及管弦樂的配器法是webern音樂的特質,隨著他的學習他的音樂日趨雋詠schoeber在為他6首小品曲集中曾經寫下以下所謂的前言,象徵webern的作品極為約制極為簡約,就像是一個眼神就像是一首詩,一聲嘆息就像是一部小說這樣的效果,webern的作品大致上為人聲也為樂器來寫是平均的分佈,但是在器樂上面大部分是用小型的合奏的一種方式,小型的室樂的一種方式來演奏,他的音樂通常音量都很小,需要極為寧靜的方式來聆聽,於是後期浪漫派的極為龐大的作品webern走到另一個極端,他的一個作品通常都非常簡約,簡約到只有幾小節幾秒鐘,他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的演奏大概也不過4個小時左右,在音樂的織體上每個樂器分別來演奏,每個樂器演奏的音往往只有幾粒音而已,聽起來這裡有一個音,那裡有一個音,有些人把它稱為pointillistic所謂的點音音點一般,用視覺藝術來講就像色點般的音樂,往往一個樂器一到四個音乃自於不同的樂器在不同的音高上在音色上做調合,在力度上他的音樂很少超過強音,大部分都是極弱音、弱音、中弱音、中強音,這一個範圍之內從1925年起後面20年左右webern都使用音列的關聯,12音的作曲方式來作曲,他和berg不一樣的地方他很少使用任何調性暗示的音列,他的音列幾乎是無調性的,仍然使用傳統對味的手法,好比說卡農或是對位中音列中常用的轉位及逆行的一種手法,我們以webern他的作品第21號曲名為交響曲的一個器樂來作為例子,這首作品一共有2個樂章,為了一個小型的室樂的交響樂團來演奏的每一個樂章,都帶有一個傳統的形式,第一樂章基本上是奏鳴曲式而第二樂章基本上是主題與7個變奏,本身在形式上極為傳統但是在手法上他怎麼去運用sonata form基本上是建立在調性上音樂的一種關聯上,在這裡不可能用調性音樂來考量,基本上仍然考慮到在程示部上他要有兩個對比的問題,怎樣來看事實上第一個呈示部的觀念是用一個雙卡儂的觀念,所謂卡儂是附調音樂中有兩個聲部,基本上用同樣音程關係來行走這樣就是一種卡儂,時間上也許差一小節差半個小節就是卡儂,當卡儂的運用決對不是完全以同樣旋律來看卡儂,基本上你能夠copy前面一條弦律的音程,這音程也可以是逆行的方式也算是一種卡儂,卡農原來的意思是原來有一個聲部訂下這樣的規矩,其它聲部都是由這個規矩來衍生的,也就是卡儂原來的意思。Webeern是音樂史上在14世紀15世紀的時候以附調音樂運用非常的熟,在這裡他利用了一些很有趣的方法,以兩邊對稱的一種palinderome的手法,這樣對稱的效果和許多中世紀的附調音樂一樣製造出一種不是人世的而是來自於天上的或是外太空的一種意境,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和傳統的sonata form一樣,它有所謂的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呈式部兩個主題意思是同時出現兩個卡儂,發展部本身有一個對稱的palindrome至於再現部仍然可看到卡儂,但是卡儂新的節奏整個第一樂章本身仍然具有palindrome前後對稱的效果,在聽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不像是人間的,是外太空的音樂的效果,這裡用對稱的觀念來看人的世界之中,要有血有肉的話極度對稱的東西是不會存在的,在音樂中由於它的對稱讓我們感受到特殊效果,它的每一個聲部每一個樂器演奏的音,有時候只有一個長音只有一兩個音維持著webern的特殊,極為簡約的。聽一下第一樂章從webern設計出來點狀的音列分別由12個不同的樂器來演奏,製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音樂體會,他對於點狀的聲音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發展出來一套和schoenber類似的一種觀念把它稱為klangfarbenmelodie音色旋律的觀念,透過一連串的音但是又不同的樂器演奏的現象,事實上靠著一連串的音色改變如同弦律因高的改變,在這首樂曲中明顯看的出來,他利用這樣的手法是一個完全新的體驗,在近代的外太空電影運用webern的手法來創作電影配樂是一個有趣經驗。你不曾聽過這樣的音樂或是對音樂的欣賞或是對音樂的期待不是這樣的這至少是有趣的,大家就會理解可能開創的效果,再一次看到樂曲中有時候每個樂器演奏一個音,製造出來是一點一點的音點效果,有些人把webern的作品視為pointillism音點主義,看到weborn音樂彷彿來自外太空或是另一個世界的一個感覺,雖然我們常說12音列的音樂是不合諧的,但是因為他巧妙運用音色的對比大大緩和了不合諧的感覺,webern的音樂要比schoenberberg及其他許多20世紀音樂家的音樂容易聽的多,簡單精簡數量不多全集長度不比一個Mahler交響曲長,他的成就在他生前幾乎是沒有任何的知音,但是他的觀念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益得到許多人的賞識,他的音樂推動義大利、法國和美國一些戰後新音樂的發展,我們看到現代音樂第二維也納樂派的整個成就schoenber是一個理想創造者,他是一切的導師他產生的這些無調音樂12音列的理論,他完全徹底執行他的年歲也活的最長berg算是第二維也納樂派的浪漫主義者,他的歌劇及樂曲受到比較多的歡迎,至於在舞台上有更多的空間weborn是個承先啟後的一位真正作曲家他的作品極為少,但是他立下的這些典範成為戰後繼續吸收養分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