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陳彥秀 > Law > 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 [10/30] note
by 陳彥秀 2014-01-05 15:10:10, 回應(0), 人氣(2683)

I.        法律行為成立要件→生效要件(有分一般要件與特別要件,現在先學一般要件就好)

A.     當事人→需有行為能力

1.      和五歲小朋友買水,會成立但不會生效

2.      和狗買水,不會成立(狗不是人,沒有權利能力)

3.      18歲男生買房子,行為成立但沒有生效(因為§77限制行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允許)

4.      死亡宣告的目的:失蹤的死亡宣告不是要剝奪人的權利能力,是要了結現居住所的相關法律關係(如: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可否再嫁?)若是失蹤人在另外一個遙遠的地方活生生地出現,買賣了一杯水,法律行為會生效(因為他仍是活人,有權利能力,應當作活人來處理)

5.      限制行為能力§77,得到法定代理人事前允許或事後承認;或純獲法律上利益或日常生活所需亦有效

6.      行為能力一般用年齡區分,但也有用精神狀態來分別

B.      標的→合法、可能、確定

1.      無效類型:標的不能、不確定、不法、違法公序良俗、涉及暴利行為

2.      例子:

a.      買了SARS根治藥,但事後發現沒有根治效果→契約無效

b.      和黑道老大買大麻,不合法→契約無效

3.      標的不能§246

不能

主觀不能

A屋非甲所有,甲與乙簽約賣A屋(契約當事人無權利給付標的)

客觀不能

1) 法律不能:禁止交易的山坡地

2) 事實不能:無敵防彈衣、古董滅失

自始不能

買賣太陽

有效

無效

事後不能

簽約買賣房屋,未過戶前地震屋毀

有效

有效

a.      自始無效:一開始就無效(如買賣大麻、重婚)

b.      嗣後無效:事後才無效(如假設熊掌原本是可以買賣,之後法律變更改成禁止買賣)

c.       主觀給付不能&客觀給付不能

1.      房子買賣契約已訂,但因為921房子半毀:契約仍有效,但可主張不完全給付或瑕疵擔保(要求付損害賠償)

2.      主觀不能→債務不履行

3.      客觀不能→契約無效

4.      標的不法:§71 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

a.      法律中分為任意法、強行法,而強行法又分為

1.      強制規定:應...(§1050兩願離婚,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

a.      若是沒有照做,離婚是無效的

2.      禁止規定:不得...(§985有配偶者不得重婚)

a.      違反取締規定:仍然有效,只是會被處罰

i.        國民住宅條例§19, 21:國宅禁止一年內轉售的規定的性質,為強行規定中的取締規定,不是效力規定,若違規者,主管機關可以處罰取締,但買賣有效

ii.      公平交易法禁止聯合操縱市場價格:為取締規定,所以若違反規定(數家公司聯合漲價)約定有效,但主管機關得處罰公司(漲價行為還是有效)

b.      違反效力規定:法律行為無效

5.      標的不當:違反社會妥當性(違反公序良俗),契約無效

a.      背於公序良俗、備於善良風俗:§72無效

b.      暴利行為:§74利害關係人聲請法院撤銷或減輕給付

6.      法律行為不依法定方式者無效§73(一定方式=要式行為)

a.      §166-1不動產買賣都應經過公證(目前尚未實施,若實施後未經公證,則為不依法定方式,違反§73,效力會有問題)

b.      §166當事人得約定一定方式,該方式未完成前,推定其契約不成立

7.      買賣時,最重要的是有無符合債之本旨(和當初約定的是否相同)

a.      粉絲要花一萬塊買林志玲喝過的水,但公司寄來的是未開封的水:這時反而可以告公司

b.      如果要買新衣服,公司寄來有人穿過的:可要求損害賠償

c.       到水果攤買水果,但老闆都挑爛掉的蘋果:買賣並非特定物,應依§200給予中等品質之物,仍可要求損害賠償

d.      原有一千隻小雞,但買了一百隻小雞,送來了一百隻病雞,結果使原有的一千隻雞都死光了:可請求加害給付

8.      一部不能和全部不能§111

a.      有一部分無效者,全部皆為無效;除去該部分亦可成立者,則其他部分仍為有效

b.      如買房子遇到921的例子

1.      如果房子全部垮掉,契約為給付不能而無效

2.      假如買了AB兩棟房子,其中之一垮了:除去垮掉的A房子,B房子仍可給付,故契約仍有效

C.      意思表示→健全並趨於一致(無瑕疵)

1.      意義

2.      類別:明示或默示、對話或非對話、有無相對人

a.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完成,即刻生效。如:遺囑、物權拋棄

b.      相對人+對話:直接交換意見(電話、面談、即時通)

1.      對話的意思表示:§94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

c.       相對人+非對話:非直接交換意見(Email、寫信、傳真)

1.      非對話的意思表示:§95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時到達者,不在此限

d.      明示:語言、文字等其他方法,直接表達

e.      默示:間接表達(不為反對的意思表示),如:租賃契約已到,但屋主持續收租金,並且房客也一直交(則租賃契約仍成立,因以客觀行為可推斷雙方皆同意)

f.        例子:甲升遷,同事邀約喝酒唱歌。乙趁甲爛醉,向甲表示要買手機,甲聞言回答:「多年好友,不如直接送你吧」說完馬上醉倒不醒。問手機所有權歸誰?

1.      贈予屬不要式契約行為,只要口頭表示即可

2.      但乙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必須到達甲,使甲了解後,始生效力

a.      要等乙接受贈與,讓甲知道,才有效力

3.      甲贈予時,有行為能力嗎?是否無意識或精神錯亂?

a.      若甲為無意識狀況,為無行為能力,所為契約無效

3.      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a.      真意保留:§86

1.      意義:口是心非

2.      效果

a.      有效

b.      相對人明知,無效

b.      通謀虛偽:§87

1.      意義:聯手不真實意思表示

2.      效果:

a.      無效

b.      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可主張有效

c.       隱藏行為

d.      錯誤:§88

1.      意義:誤認或不知,以致其意思表示與真正意思不一致

2.      類別

a.      表示錯誤:寫錯、拿錯、說錯、算錯(心裡想一百塊、寫成一千塊)

b.      內容錯誤:當事人錯誤(欲贈書乙卻送成甲)、標的物錯誤、法律行為性質錯誤、當事人資格錯誤、標的物性質錯誤

i.        例如:網路標錯價

a.      為當事人過失,契約成立

b.      價差太大,明顯是標錯價:§148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應依誠信方法,若一下子標下一百台,明顯是買方未依誠信方法,契約應無效

3.      法律效果:得撤銷,但以其錯誤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但應在一年之內行使。

e.      誤傳:§89, 90, 91

1.      老闆要業務甲去訂十輛賓士,卻誤傳為十輛法拉利

a.      汽車老闆無過失,得要求撤銷誤傳的錯誤意思表示

b.      法拉利滯銷,進口商可向汽車公司請求損害賠償:對外要連帶賠償(老闆和業務員都要賠),對內可要求內部求償

f.        詐欺與脅迫§92, 93

1.      表意人甲有房屋1000萬,相對人乙詐欺甲以800萬賣給乙,再用900萬賣給丁

a.      甲被乙詐欺致錯誤意思表示,發現詐欺一年內或意思表示後十年內,得撤銷該筆買賣。撤銷後,甲可要求乙將房地產移轉回來,依§767請求所有物返還

b.      丁為善意第三人:若乙已將房子移轉給丁,而丁為善意第三人,丁可主張乙丁之間契約有效。甲無法主張被乙詐欺,主張乙丁間的買賣無效

c.       若丁為惡意的,則甲仍可請求丁將房地產移轉回來

d.      若丁為過失,效果和善意第三人相同(因為一般買賣房子,不會去查證對方的房子是從哪裡得來的)

e.      若詐欺的是丙,使甲以800萬賣給乙:若乙是惡意(明知)或過失(可得而知卻疏忽不知),甲才可主張撤銷

f.        乙若將房屋轉手賣給丁,甲可主張被詐欺要求丁解約還屋嗎?

i.        丁為善意,則甲不得主張,僅得對乙丙提侵權賠償

2.      何為詐欺?

a.      資訊扭曲

b.      資訊隱匿

i.        已詢問

a.      原則:有告知義務

b.      例外:無告知義務(不相干、不正當、不必要、不合理)

ii.      未詢問

a.      原則:無告知義務

b.      例外:有告知義務(與締約有關之重要事項)

3.      何為脅迫?

a.      手段不法

b.      手段合法:看手段和目的

i.        有實質關聯(合法的):不構成脅迫,如:偷東西,老闆說你如果偷就報警

ii.      無實質關聯:構成脅迫,如:偷東西,老闆說你偷就打斷手

iii.    目的不法:構成脅迫

4.      甲乙買賣A

a.      要約:甲拿刀子脅迫乙賣車(外部表示與內心意思不一致)

b.      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