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位置: 李語珍 > share
~#假名的發明和日語的世界#~
by 李語珍 2016-10-20 10:03:36, 回應(0), 人氣(2520)

 ~#假名的發明和日語的世界#~

日本人最初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日本文字的產生和形成,是在中國的文字傳入日本之後開始的。

公元前一世紀前後,日本人開始接觸漢字。據日本出土文物證明,當時中國的手工藝品已經傳入日本,其中許多金石器上,如銅鏡、印章以及貨幣等都有銘文。這些銘文是日本人最初接觸的漢字。日本人系統地學習漢字是從公元三世紀開始的。由古書之記載可得知漢字是經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並由日本的統治階級開始學起的。從公元三世紀到七世紀上半葉,是日本奴隸制度的發展時期。隨著中日兩國交往的不斷擴大,先進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唐代是中日關係史上最友好最親密的時期之一,兩國有正式的國交,政府互派使節往來,有些日本學者甚至稱這個時期為「遣唐使時期」。

  日本推古朝二十五年(公元617),中國隋滅唐興。此前日本派遣到隋朝的留學生福田等人先後返回日本,他們以自己的親眼目睹大力宣揚「大唐國」的文化以及社會的繁榮、法律的完備等。這就引起了「遣唐使」的派遣。日本派使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輸送留學人員去向中國學習文化、宗教、法制、教育等。說白了,就是要把中國好的東西都照搬到日本,包括中國生活食用的東西。

  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中國唐朝的使節。自公元630年第一次派遣直到894年停止派遣,約270來年間,日本派出的遣唐使總數為19次。但由於種種原因,據說遣唐使實際到達唐朝的共13次。日本派出的使團人員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學僧及隨員等,每次人數往往多至數百人。展時期。隨著中日兩國交往的不斷擴大,先進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由於兩國往來頻繁,佛教經典、儒家著作、文學及科技等各種漢文典籍大量傳入日本,日本人對漢字、漢文的學習和使用日益廣泛,漢字逐漸成了日本人記載語言的通用文字。由於中國語言和日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所以日本人在學習、理解以及使用漢字紀錄日語時,進行了種種不懈的努力。首先,日本人在學習漢語書籍時,模仿漢語發音來學習及識別漢字,久而久之,每個漢字都產生了日語式的讀音,這種讀音在後來被稱做漢字的「音讀」。同時,它們用日語思維解釋和理解漢語、漢字的意思,漸漸的添增了日語同義詞的讀音,這種讀音叫「訓讀」。

這些漢字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當時日語表達的需求,但它的形體畢竟是漢字,數量繁多,字體複雜,然後漢字的形體開始被簡化、省略,最後在十世紀時演變成日本文字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現今日語,是由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種文字來表現。

原本日本,是沒有固有的文字,因此從中國傳來的漢字被當作是表音的文字來使用,便發明了萬葉假名來表現日語。

萬葉假名是假名的一種,借用漢字的音讀與訓讀來表記古代日本語音節的文字。簡單地說,萬葉假名就是直接用漢字作為假名,但是用法與後來的假名相同。在漢字剛傳入日本時,假名尚未出現,日本人選用數十個漢字表音,就是萬葉假名;而後他們對這些表音漢字作了簡化,以區別於表意漢字,就形成了今天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萬葉集》是使用萬葉假名最有名的例子。

 

借音假名(借音仮名)

一個字表記一個音節

全用:以(い)、呂(ろ)、波(は)、…

略用:安(あ)、楽(ら)、天(て)、…

一個字記兩個音節

信(しな)、覧(らむ)、相(さが)、…

借訓假名(借訓仮名)

一個字表記一個音節

全用:女(め)、毛(け)、蚊(か)、…

略用:石(し)、跡(と)、市(ち)、…

一個字表記兩個音節

蟻(あり)、巻(まく)、鴨(かも)、…

兩個字表記一個音節

嗚呼(あ)、五十(い)、可愛(え)、…

 

《萬葉集》在七世紀後半(飛鳥時代)到八世紀後半(奈良時代)所編的,是現存最古老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由天皇到貴族以下到官吏所唱的和歌集。

詩集共20卷,收詩歌4500首。按內容可分為雜歌、相聞、輓歌等。雜歌涉及面廣,四季風物、行幸游宴、狩獵旅行等都在表現之列;相聞大多是戀人、朋友、親人之間感情上相互聞問的詩歌;輓歌主要指葬禮上哀悼死者的詩歌,也有臨終遺作和後人緬懷之作。此外,詩集還廣收了口頭流傳的民謠《東歌》和《防人歌》。前者是流傳在日本東部的民歌,後者為戍邊兵士的詩歌。兩者均表現純情、質樸的風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集還選入兩首《乞食者歌》,傾訴了社會最底層的平民和奴隸的心聲。從形式上看,詩集主要分為長歌、短歌、旋頭歌3種。其中長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頭歌62首,另有連歌、佛足石歌各1首及漢詩4首,漢文22篇。

  詩集的作者十分廣泛,既有天皇、皇妃、皇子,也有浪人、乞丐、妓女,幾乎囊括當時日本各階層人物。署名和不署名的作者達幾百人之多。署名作者多為地位顯赫的社會名流和專業詩人。有代表性的詩人可舉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額田王、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山部赤人、大伴家持等人。他們分別代表詩歌創作的4個時期。

第一期(629672)為詩歌的誕生時期。此時詩歌仍具口傳性質,但個人作品已脫離民歌而獨立,個體情感的表露超過了群體情感的抒發。作者中天智天皇、天武天皇、天智天皇之妃額田王等皇族歌人較突出。第二期(673709)為長短歌最盛時期。當時的宮廷詩人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影響較大。柿本人麻呂的長歌雄渾有力,蔚為壯觀,固定了萬葉長歌的基本格律。第三期(710733)是個性化詩歌發展時期。重要作者有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山部赤人。憶良喜長歌,旅人偏短歌,蟲麻呂重旅行詩歌,赤人則愛敘景詩歌。他們的詩作風格獨具,各有千秋,使本期創作在藝術上與前期比肩匹敵。第四期(733759)是詩歌從成熟到衰落的時期。詩風由強韌雄渾,走向柔弱頹廢,宣告了萬葉詩歌的結束。

平安時代以前,日本朝廷一直是用中國漢字來處理國事。由於本國文化的發展,日本在客觀上需要有一種代表日本語言的文字。於是日本人慢慢的把一些漢字的一部分省略,或簡化,或草體化,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表音文字,為「假名」。

假名被真正使用,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初期,假名的發明,使得日本人能夠將自己的感情,自由地用文字表現。

日本開始出現以假名寫作的詩歌。但一些朝廷公文和學術著作,則仍採用漢字,夾雜著假名混合書寫。這種混合書寫法一直使用到19世紀至今。

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男性則以漢字為主,述史、論文,稱男文字、男手。男性若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可見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首開「歌論」先聲,證明假名文學的價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後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流行,亦對平假名之流傳有所貢獻。現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時代,當時的日本政府編定五十音因而確定下來。

 

平安時期中葉,「源氏物語」是日本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以平安宮作為描寫平安時代背景,主要人物「光源氏」。

故事的主角為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又因其予人光明燦爛之感,故美稱為光源氏。

故事圍繞著他和一系列女子的愛情展開:早先他因為得知父親的寵妃藤壺長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親桐壺更衣,因此時常親近藤壺,長大後演變為對藤壺有戀慕的男女之情。

「源氏物語」對於平安時代貴族的男女情事、服裝器物、日常生活等等有深刻的描述,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

 

《枕草子》(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女作家清少納言的隨筆散文集。《枕草子》的內容,主要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隨想,取材範圍極廣。包含四季、自然景象、草木和一些身邊瑣事,也記述了她在宮中所見的節會、所見到的男女之情,以及生活的感觸、個人的品味好惡等。

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以文字為例,假名為日語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和萬葉假名,雖萬葉假名現已不再使用,但是是前兩者的雛形。

現代日語中平假名與片假名各有46個清音,分別一一對應。除此之外還有濁音、半濁音、拗音、促音等變化。

有的可以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意義與漢語的並不一定相同。日語的片假名通常是用來書寫外來語、又或是加強語氣時用的,有時也可作擬聲詞使用。

由於詞的語法功能是由助詞來決定的,所以日語的語序相當自由、只是謂語必須放在最後。

在對人表現上,日語顯得極富變化;不單有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還有普通和鄭重、男與女、老與少等的區別。日語擁有在語法和詞彙上均很發達的敬語體系,以表達敘述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日語中,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都是用語。它們都有時態的變化和時態變化相類似,它們也是通過詞尾的假名變化來達到詞類的活用。幾乎所有用語的活用都是規律的。

日本現行的文法,在大多數場合中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副詞・連體詞・感嘆詞・接續詞・助詞・助動詞的10種分類。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日本政府於1946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1850個《當用漢字表》。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記,或是用同音、同義字代替,並頒行簡化的新字體。於是產生以下情況:殘骸→残がい/附近→付近,日本的漢字簡化改革,最初導火線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教育使節團「建議」以日語羅馬字全面取代漢字跟假名,減少漢字與脫漢運動無關;以往日本最多以「常用漢字」規範漢字使用字數,而戰後日語中的外來語已改以片假名取代。

現行的《常用漢字表》於2010年(平成22年)1130日以平成22年內閣告示第2號發布,共2136字、4388音訓。1981年(昭和56年)內閣告示第1號的舊《常用漢字表》(共1945字、4087音訓)宣布廢除。

直至今,日本漢字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中文使用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正體字)大同小異。古代日本幾乎完全使用漢字書寫文言文。自近代以來,出現一部分由日本人獨創的漢字,稱為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日本官方定為國字,當中部分已被中文收錄。和製漢字主要指未被中文吸收的漢字。

象徵著,日本日漸有著想去中國漢字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和製漢字的強烈想法,而很成功的,也影響了漢字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