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與生活學習分享
在未接觸科技與生活的課程前,觀念上是模糊的,
科學是高科技的產物,生活和科技又有甚麼關係?
頂多是生活品質提升。
真的是很菜鳥。
現在接觸到才覺得真的沒有去想過的實在太多了。
過去一直在幼稚的環境裡所作的一些行為,
想起來還真的有很大的關係。
當下我們只是都專注在很多保育的領域裡轉來轉去,
如果有想到,也許只有是現成的教案與每學期的進度,
就是完成所有的教材都在一定的時段內要教導完,
每學期的固定學科外,還有才藝等,感覺都在趕課程,
趕進度給家長看。
因此忽略了孩子的認知探索與實務經驗之間的關係。
教育是百年計畫。
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做好的實在太多了,
時間不能重來,只能寄望現在開始,改變教育方式。
過去玩陀螺會用不同的蔬菜削一個陀螺,今天玩玩了就丟掉,
最常用是番薯與樹枝,又因常常被打碎了就沒興趣,
又如橡皮籤或繩子和瓶蓋最耐玩,當下只是好玩,沒有想法,
只有怎麼玩,高興就好。
人因成長環境不同,思想也不同,領悟力也有差距,
價值觀各取所識,因此影響增進的方向不同,
人才不斷的演進,變得很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同時也產生更多不同的競爭領域,形成了看來是進步的高科技,
同時隱藏著強烈的未爆彈,
讓人類進入另一層面的競爭環境裡混濁。
現在想法又是另一層面的理論,很少在事物上去探討原理,
只對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比較會好奇,
停頓---停、聽、看、是我人生的功課。
接觸科技與生活課程後,明白了一點點,
原來科學是藏在生活中,跟自己每天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只是人們在忙碌中沒有停留下來思考,東西的來源,
物品的製造,材料的配置,製造的過程,型體的塑造、等等,
都要有精密的理論與實驗所產生的結果,
真的是有很多的不知道的不知道。
從光的折射、硬幣浮上來,用不同的質材製作陀螺,
最好玩是用水管吸水、紙蜻蜓、七巧板等,
除了用吸管吸水過去沒有玩過外,其他的都玩過,
原理是不懂,可是很好玩。上課完回家,覺得都一點認知,
上網查詢相關的資訊,引用專家的理論與實驗過程的分享,
留下來讓自己隨時都可以學習。
謝謝 張校長的教導,讓我又增加學習內容,
提升自己對科學與生活之間的認知範圍。
做中學:我看到了,就知道了。
我做到了,就會做了。
我會做了,就明白了。